延续百年科考之约,我院教师参加学校 团组赴海南三沙调研

发布人:黄荣

       6月15日,学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高松带队赴海南三沙调研,现场走访永兴岛等地,与三沙市有关领导就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推动涉海学科发展、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做出部署。我院党委书记何晓钟和洪涛副教授、王亚副教授、方洪健副教授、朱彦霖助理教授、刘晓慧博士后参加了学校调研和“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有关科考活动。

 

我院教师与南方海洋实验室副主任、原常务副校长孙冬柏,科考船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陈敬德在中山大学号前甲板合影

 

我院教师在完成采样分装任务后与本次科考首席科学家于卫东教授等合影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与西沙科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作为西沙科考的发起单位之一,早在1928年,当时的矿物地质学系朱庭祐教授就参加了中山大学首次西沙科考,乘坐“海瑞”号军舰登上永兴岛,取得首发性成果,促成当时的国民政府划拨西沙为“中大校产”之美谈。随后,我院(系)教师一直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西沙科考活动。1980年,我院(系)袁家义教授赴西沙开展了海岸带调查,采集带回了扁脑珊瑚等;1983年,我院(系)梁百和教授参加中国沉积学会组织的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现代碳酸盐沉积科学考察;1987年,我院邹和平、王建华、夏法三位老师和华东师大的陈友飞老师(我系毕业研究生)赴西沙开展“南海北部沿岸晚新生代构造演化”科学考察。进入21世纪、迈入新时代,我院持续参与2016年学校组织的南海科学考察综合上次计划和2018年“重返西沙”科考航次。在中山大学百年校庆和地科百年纪念到来之际,延续百年科考之约,我院教师登上中山大学号参加学校组织的三沙调研,参与并完成一系列科学考察任务,将推动我院更多老师用好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带动地球科学向深海挺进,为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作出新贡献。

 

1928年5月,时地质矿物学系朱庭祐教授参加中山大学首次西沙科考合影

 

1980年,我院(系)袁家义教授赴西沙开展了海岸带调查(图为袁家义教授手捧从西沙采集的扁脑珊瑚)

 

1983年,我院(系)梁百和教授参加中国沉积学会组织的海南岛及西沙群岛现代碳酸盐沉积科学考察

 

1987年,我院(系)邹和平、王建华、夏法老师等参加“南海北部沿岸晚新生代构造演化”科学考察

 

       在调研期间,我院教师积极承担科考船上的有关工作,参加各项船上作业及活动,主动了解“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的设施设备和条件。

       王亚副教授担任了中山大学号海上图书馆“临时馆长”,积极为科考队员和船员提供图书借阅服务。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校长高松,三沙市委书记袁光平、市长邓忠等领导考察科考船时,王亚副教授向领导们介绍了海上图书馆的藏书情况,获得领导们好评。

 

王亚副教授在中山大学号“海上大讲堂”做题为“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环境意义”专题讲座

 

       科考船上设置了“海上大讲堂”,每晚安排三个学术讲座。我院洪涛副教授和王亚副教授积极参加海上大讲堂,分别在讲堂上作了“旱鸭子如何下海找钴资源”和“海底地下水排泄及其环境意义”的专题报告,与现场相关老师进行热烈的交流探讨,引起极大反响。

 

洪涛副教授在中山大学号“海上大讲堂”做题为“旱鸭子如何下海找钴资源”的专题讲座

 

       我院老师们积极参与中山大学号上的水下可视化抓斗作业、CTD、垂直生物拖网等各项任务,获得了宝贵的样品和有关数据,初步积累了利用科考船开展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海洋地下水运动等多学科的探测、采样实践经验。

 

校领导三沙市领导与参加科考的全体成员、船员在中山大学号前甲板合影

 

       在我院地球科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之际,为表达对学院事业发展的美好心愿,我院老师们在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上释放了写有“百年地科  更创辉煌”的气象气球,祝愿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明天更美好。

 

我院教师在中山大学号上放飞气象探测气球,祝愿百年地科更创辉煌

 

 

初审:黄荣

审核:张照

审核发布:何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