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为中山大学矿物地质系,创建于1924年,是中山大学最早设立的院系之一,是我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创办的地质学教学和科研机构之一,在地质学界享有盛誉。创系之初,国民政府依托该系于1927年9月成立 “两广地质调查所”,开创了中国人西沙科考和两广地区地质调查之先河。许多著名学者,如米士、朱家骅、谢家荣、冯景兰、杨遵仪等曾在此执教,培养了包括陈国达院士在内的一大批杰出人才,是我国地质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两广地质调查所纪念碑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院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英才,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学院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3名、国家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28人次和一批博士后、专职科研人员,形成了一支结构优、水平高、活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学院科研办公大楼海琴4号楼
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262人,研究生406人。现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工程3个国家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具有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 “本—硕—博—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地质学、地球物理学、资源与环境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居国内同类学科前
列。近年来学科平台建设经费累计投入超过1.5 亿元,现有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深地探测与地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个省级平台。

超高分辨率扫描电镜
学院重点围绕地球科学基础前沿研究、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谋篇布局,聚焦于“大陆动力学与地表效应”、“大数据驱动下地球科学”、“深地探测与资源能源”和“地震孕育及其链生灾害”等科研方向,“入主流、立潮头”,力求建设具有“国内特色、国际知名、不可替代”的地学研究与人才培养高地,成为中山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坚力量之一。

学院师生参加中山大学号科考船首航科考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