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简讯 | 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开展“青春心向党,爱国勇担当”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人:黄荣 编辑:研究生第二党支部

       为进一步弘扬和继承“五四”精神,思考作为青年学子,如何在新时代实现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如何在新时代成为具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的爱国者,如何“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2022年5月31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二党支部在珠海校区海琴4号楼C306会议室召开“青春心向党,奋斗新征程”主题党日活动。会上,支部全体同志共同观看了大型青春励志纪录电影《青春中国》,通过了解新时代下不同行业的青年人的成长历程,进一步认识蓬勃向上的青春中国,激发作为青年学子应有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首先由支部书记李慧玲同志带领大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李慧玲同志强调,每个人的青春只有一次,只有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建设中去,青春才不算虚度,人生才能实现价值,我们要向榜样看齐,学习榜样精神,汲取榜样力量,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初心使命,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优异成绩。

       随后,全体党员观看学习纪录片《青春中国》。该片以1935年年轻的中国工农红军来到陕北苏区开场,讲述了6个新时代不同行业青年人砥砺奋斗的励志故事:“90后”北大女兵宋玺、黔西北乡村教师杨文平、中国能建广东公司焊接技师刘仔才、深圳市海洋保护志愿者杨旭聪、杭州市凯旋街道景昙社区干部赵婷以及北京邮电大学学生何世杰,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爱国担当、笃行致远的精神风貌。观影过程中,同志们既被先辈们筚路蓝缕的精神感染,也深深地为青年榜样的奋斗事迹所激励。

 

 

青春正闪耀,建功正当时。大家纷纷表示要接过“五四精神”的接力棒,将“五四”信念熔铸在实际行动中,忠于祖国、志存高远,勤奋学习、努力科研,锤炼身心、不负韶华,在砥砺奋进中绽放别样的青春风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以下分享支部同志们感言:

       胡照斌: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青春烙印。我们看到了北大姑娘宋玺的坚韧和执着,刘仔文的工匠精神和海洋保护者“鲨哥”的社会责任等,这些人留下了他们的属于他们的青春印记。而正值青春的我们,又能在自己的青葱岁月中留下怎样的印记呢?我们不仅要响应党的号召,时刻跟党走;还要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自己的领域努力耕耘,随时为组织奉献自己。

       黎人杰:本科期间,我也曾前往乡村支教,从小看过很多乡村教师的事迹,可只有当真正去体会后才能明白乡村的苦,乡村的难。一个正值青春年华,风华正茂的大学毕业生,能够扎根大山十余年。这不是一个暑假就回归的支教活动,也不是在交通便利、生活方便的城镇学校。在杨文平的身上,我深深切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青年人的担当与理想。

       杨拓新:当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5年写下《红心照耀中国》时候,他肯定没有想到,八十年后的中国会变得如此的无与伦比。青春中国,不止是因为新中国的年轻,更是因为我们拥有一批年轻的爱国者。有国才有家!青春中国,不止是因为我们全民文化和素质的提高,更是无数青年默默付出的结果。他们的努力,他们的坚持,他们的付出,让我们年轻的新中国更加活力四射,更加前途无量,更加坚定了我们勇往直前的信心!

       余小清:自改革开放,一批中国青年在各行各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激情,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作为当代中国青年,我们应该成为坚实有力量的“后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奋发图强,用青春为祖国、为民族、为人类构建一个更加绚丽多彩的新时代。

       李慧玲:十五年的艰辛历程,从一名普通焊工到顶级焊接工程师,刘仔才的人生经历使我深深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价值所在,也许我们常常对每天的学习工作感到乏味,但是,积沙成塔,只有当我们把每一步走得坚实的时候,青春的梦想才不会遥不可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踏实劳动、勤勉劳动,在平凡岗位上也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我们广大青年学子要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科研工作,时间不会辜负奋斗者!

       王振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每一代青年人都有特定的时代印记。在过去,青年一代们在祖国的号召下,知青下乡,把先进的思想文化带入到文化素质水平较低的农村中去,带领着乡村老百姓识字,耕耘,让我们的农业发展迅速,国民文化素质显著提升。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的发展与时俱进,我们青年人也要参与到新的使命当中,为国家的发展事业做出贡献,更要抓住时代的特征,自我提升,才能够发挥出我们青年一代最大的力量。

 

 

初审:黄荣

审核:张照

审核发布:何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