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初尝野外地质实习真滋味——我院2021级本科同学开启地质认知实习之旅
为深化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野外地质工作相关技能,2022年8月13日,在杨小强等7位老师的带领下,我院2021级本科同学前往湖北省宜昌市,开启了三峡地质认知实习之旅。
认知实习的第一步是了解。实习之初,7名老师带领全体学生一起前往三峡水利工程坝址参观,感受堤坝拔地而起恢弘气势,同时也更加深入了解了三峡工程的运行。三峡水利枢纽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其选址和修建过程与地质学知识息息相关,我们在观览中感悟前辈智慧,增强了“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
 
认知实习,同样少不了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必备技能。参观三峡工程过后,对古老的崆岭群变质岩和黄陵花岗岩的认识,帮助我们初步推开地质学知识的大门。在看似那么繁杂的地质图上,找到我们脚下准确的位置,用罗盘把一个个地质体在空间的位置标定,将一点一滴的知识规范记录在野外记录本,地质学的迷人就从我们的脚下和笔尖展开。
凡事都要由浅入深。在知晓了三大岩的基本特性之后,我们便踏上了探寻独特而极富地质意义的崆岭群、南沱组岩石与险峻巍峨的链子崖之旅。
当我们亲临中国南方地区最古老的崆岭群变质岩,时光穿梭机带我们回到了20亿年前:地球板块之间的碰撞和超大陆皆在示意图上生动再现,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被纸笔珍藏;当立于地面仰视南沱组冰碛砾岩时,千里冰封、寒气逼人,蔚蓝色的水球变成了雪色冰球,我们发现《流浪地球》里全球冰冻在7亿年前就曾发生过;当我们于山巅眺望链子崖时,可见满布纵横交错的裂缝,其中最宽可达5—8m,山脚有大型落石堆,一幅“山崩地裂”的场景呈现在我们面前;而链子崖山麓的对面,位于屈原故里的新滩滑坡体映入眼帘,古老的滑坡曾堵长江82年,1985年的再次滑坡曾激起涌浪54米,诉说着地球演化的“倔强”。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说,“真正的科学精神,是要从正确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中发展出来的。真正的科学成果,是要经得起事实考验的”。第一次野外实习,实践与记录中的波折与坎坷在所难免,但同学们仍然上下求索,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修正、完善自我,在敲打触摸岩石中聆听亿万年前的地球故事,一起领略地学之美。
初审:黄荣
审核:张照
审核发布:何晓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