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稻田捕鱼忙,健康地质助农强——我院“健康地质助力乡村振兴模式探索”大创团队师生赴连南开展科研训练
编者按: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大力支持本科生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教师科研项目及学科竞赛等科研训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
2023年9月23日至24日,在指导老师沈文杰副教授的带领下,我院“健康地质助力乡村振兴模式探索”大学生创新团队肖沁羽、卢佳鑫、黄昱涵同学,深入粤西北大山之中实地走访调研,探寻以健康地质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模式。
九月,一望无垠的稻谷擎着饱满的穗子在风中摇曳,瓜果蔬菜等也迎来了大丰收,仿佛是大自然为农民们准备的宝贵财富。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农民伯伯们忙碌的身影。农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地质等基础科技的支撑和助力。沈文杰副教授团队调查发现,粤西北有大面积天然富硒土地,是健康地质赋能农业发展的天然示范区。肖沁羽等同学依托大创项目开展学习和调研,他们的研究立足于健康地质助力乡村振兴,以健康地质+农业、健康地质+劳动实践、健康地质+健康饮食、健康地质+旅游等方式,通过科普路线、科普活动及科普馆的建设,促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和研学实践等,助力乡村发展。
同学们来到连南云上田园,这里把稻田种植和水产养殖相结合,采样稻田养鱼这一科学的种植+养殖的方式,促进增产增收。同时开展“党建+领种”活动,引导全社参与破解撂荒地复耕复种问题。同学们挽起裤脚,撸起袖子,在农民老伯的指挥下,加入到了捕鱼大队的行列中来,在稻田间搜索鱼儿的身影,尽享丰收的喜悦,也感受到了村民的勤劳和善良。劳动的果实最美味,刚抓到的鱼,经过简单的烹饪,便是一道美味佳肴。
在劳动实践之后的交流环节,连南组织部卢元伟部长强调,“要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要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连南云上田园“党建+领种”,能破解撂荒地复耕复种难题,以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开展政治教育、劳动教育、实践教育,促进乡村振兴和全民教育。肖沁羽等同学也表示,作为中大的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应该关注民生问题,多深入基层调研了解,为解决三农问题等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当前,广东省正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如何扭转县镇村基层单位的发展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潜力板,迫切需要人才科技支撑和智力资源支撑。青年学生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中大师生通过深入调研、实践体验等方式了解乡村振兴发展的适宜路径,运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资源优势,发掘当地资源禀赋,创新工作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文字:肖沁羽
图片:卢佳鑫、黄昱涵、肖沁羽
初审:黄荣
审核:张照
审核发布:何晓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