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 | 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等师德规范
导语: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等殷切期望,勉励广大教师“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这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规范职业行为,明确师德底线,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篇选取教育部制定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与《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邀请大家一同学习。
《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
《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学院近期还下发了学校印发的《中山大学师德师风建设学习手册(2023版)》以及《中山大学教师手册》,供大家参阅学习。
结语:争当楷模,以身作则。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的人格和品德。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因此,广大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引导和帮助学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别是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要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教师思想发展规律和教师工作规律,通过理论学习、实践锻炼等,引导广大教师践行高尚师德,在言传身教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来源:人民网、教育部、中山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
整理:研究生第五党支部
复核:胡筱婉
初审:黄荣
审核:张照
审核发布:何晓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