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故事(5)│陈志中:我对中大地质的坚守
【编者按】为庆祝地科百年,重拾难忘回忆,再现经典瞬间,反映中大地科在近百年发展历程中难忘的人、景、事、物,进一步弘扬传统、凝聚人心,激励地科人在新的百年再创辉煌,我们带领青年学子,走访了我院离退休教师陈志中教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地科故事,感受他对中大地质学科的坚守。
“地质系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学院了,希望大家要有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去经营它,希望学院将来可以越办越好!”
——陈志中
陈志中1934年出生于广东五华,1956年就读于中山大学地质地理系,1961年开始留校任教。1972-1978年任地质专业教研室主任。从事矿床学和矿相学研究,主要针对矿床特征、成矿规律等领域展开,撰写专著2部,发表论文8篇。曾获广东省高教局科技进步四等奖、广东省高教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优秀学术专著”等奖励。
图:陈志中近照
【坚守中大地质,促进学科复办】
1959年秋,中大地质学系与地理学系合并为地质地理学系,原地质学系变成地质专业。那时候的地质学科经历第一次复办,面临着人员不足的问题,陈志中被选派到从南京大学进修矿床学、岩石学和矿物学,1961年学成回到系里任教。虽然师资力量不太够,但是教学能应付过来,大家团结融洽,陈志中也积极投入教学当中。1962年地质专业停办后,面对绝大多数老师陆续调离的情况,陈志中仍坚守地质教研室。
图:1961年中大地质专业老师全家福
1971年秋,因地质工作发展的需要,广东省召开地质工作会议,陈志中和原地质地理系的老师受邀参会,并在会上积极建议中山大学复办地质系,调查、征询有关地质专业的培养方向问题。会后,陈志中将会议纪要向校领导汇报。校领导十分重视,成立地质教研室,抓具体复办事宜。首先以原地质专业教师为基础组建地质教研室,陈志中任主任,后从从各方调入师资力量,编写教材、采集标本、买设备等,积极筹备第二次复办。为了解决多年脱离地质生产实践、不了解当前地质生产情况等问题,陈志中提倡能出野外的教师都深入矿山、地质队等生产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沉心复办,内外两抓,在紧锣密鼓地抓师资队伍建设、抓教学质量提高后,地质专业开始步入正轨。
图:1973级中大地质专业学生毕业合影
【艰苦年代多方筹集办学资金,毕生耕耘促地质事业发展】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地质系教师工资收入低,生活清贫,每月给教师发补助5元都十分困难。当时创收的唯一希望是钻机承担打钻任务,主要由李国强、吴华新两位老师负责,上了年纪的陈志中积极加入其中。他们辗转在校内为新建校舍(比如曾宪梓堂、永芳堂、中山楼、文科楼、管理学院大楼、化工学院大楼、岭南堂等)建设探明基础地质条件,有时候也到校外一些工地进行服务,包括公路排水工程、沙河涌改造、龙溪路立交建设等工作。经常穿着带泥雨靴,满身污泥在工地上进行艰苦劳动,让人百感交集。
图:中山大学永芳堂旧貌
1991年,丘志力等提倡筹建中山大学地质系宝玉石研究鉴定中心,得到陈志中等人大力支持。陈志中还整理矿床标本200余块,以毕生心血和研究成果,成立地质矿床陈列馆这一重要的教学实践中心。亲力亲为、扎实工作,年近花甲的陈志中依然饱含对地质系的满腹感情。2014年地质系九十岁华诞,陈志中作为副主编积极参与,并撰写了《地质学系的停办与复办》一文,记录了这一段不平凡的岁月以及师生们的艰辛劳动和共同努力。2022-2023年,耄耋之年的陈志中,仍积极给予我们收集百年地科史料提供素材、思路和建议,帮我们逐字逐句修改手稿,尽力体现那段他熟知的地科发展岁月,在他的热心帮助和耐心指导下,我们史料的饱和度和准确度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图:2022年,陈志中为我院青年学子讲述地质学系发展历程
图:2023年,陈志中与我院大一新生
【潜心治学育学子,笃行求是出真知】
勤勤恳恳的陈志中始终把学生的学业发展放在心上,他认为要经过完整的学习,搭建牢固的知识框架,日后才能触类旁通,便于从事各种行业。上世纪七十年代,地质系第二次复办,为了丰富教学资料,陈志中带领系里老师编写教材和实验讲义,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为系里取得不少标本和图件资料,又专程采集了几个新矿区的标本,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为了野外实习能顺利开展,陈志中利用寒暑假之余,带领整个系的老师外出寻找实习基地、预先开展测剖面和填图工作。当年系里的经费紧缺,为了学生的毕业实习能顺利开展,陈志中主动联系地质队,以地质填图和普查、石油勘探为任务辅助开展学生实习,为学生积累了许多从业经验。虽然经费紧张,罗盘、地质锤、指南针等必备物资还是想方设法尽量给予学生用上,因为陈志中坚信,这是地质人必不可少的看家工具。
图:1975年,地质专业73级学生在广东阳春实习
陈志中以矿床学和矿相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先后承担七五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对罗定、海南岛抱板等地区的成矿条件、规律等开展研究。他的足迹遍布华南大地,还曾赴巴布亚新几内亚开展金矿的成矿地质研究。一步一个脚印,陈志中始终坚信,实践才能出真知。凭借坚实的科研基础、扎实的科研能力、丰富的野外实践经验,他参与编写了《粤西南钖矿床成矿规律》与《华夏地块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地质》等论著,对华南地区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及成矿规律的研究取得较显著成绩,对成矿理论研究及生产实践指导有重要意义。
回顾起复办地质系的岁月,陈志中感慨:“在那特殊条件下,地质学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等方面都能跟上全国形式,这是全专业的老师们付出艰辛劳动和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为地质学系后来持续发展积蓄了力量、积累了经验!”
如今地质系早已成为一个独立学院,我们或许无法实地感受陈志中老师描绘的这段岁月,但是我们感激有陈志中老师等诸多老一辈地科人的坚守,师生上下团结一心,中大的地质学科才能传承至今,迎来百年华诞。我们为陈志中老师专注学问、潜心育人、始终心系中大地质学科发展的情怀而动容,更希望在物质相对丰裕的这个年代,地科学子也能发扬老一辈的坚韧不拔之劲,惜时如金,为社会服,为邦家光!
图:2022年夏,我院学生看望陈志中
采访:麻少婷 吴才华 金睿智 汪博雅
策划、文稿:黄荣
初审:黄荣
审核:张照
审核发布:何晓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