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为先,努力成长为具有创造力的 新时代人才 ——王岳军院长、何晓钟书记为我院学生讲授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发布人:黄荣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根据学校的部署, 3月28日下午,王岳军院长、何晓钟书记分别向2021级、2022级本科生讲授了春季学期思政第一课。

 

加强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助力成长成才

——王岳军院长谈立德树人与个人成长

王岳军院长围绕学生成长,就学校学院立德树人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的课题为同学们授课。王岳军院长首先介绍到,今年恰逢中山大学百年华诞,世纪中大,山高水长;今年同样也是中大地球科学创办一百周年,百年征程,弦歌不辍。同学们欣逢盛世年华,更要进一步加强对校史院史的学习传承。接着,王院长指出,迈进新时代,我们更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学校和学院在全面构建德育与智育、学科与专业、科研与教学、本科生培养与研究生培养、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融合的“五个融合”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形成了具有较强示范效应的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人才培养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得到全面巩固。

图1 王岳军院长向同学们讲授思政课

王院长亲切地向同学们表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同学们值得信赖的家,学院将为同学们提供一流的教学科研支撑平台和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青年人应该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学会主动“抓住人生的每一次机遇”,珍惜学校和学院的平台和教育资源。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学校和学院的各类活动,尤其是积极听取各类讲座报告,学会吸取有益的知识,增益自身所不能,得以成长成才,成为祖国栋梁。

最后,王院长指出,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大环境的发展,青年人要学习历史,更加深刻理解、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珍惜当下的时光,不懈努力,将个人的追求与社会需求、国家发展相结合,真正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努力成长为富有创造力的新时代英才

——何晓钟书记谈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与创造力的培养

何晓钟书记以“努力成长为富有创造力的新时代英才”为主题,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及其对创造力培养的启示等方面内容,为同学们授课。

他首先为同学们介绍了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和发展过程。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此后他持续作了进一步阐述和强调。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接着,何晓钟书记就“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专题进行了解读,他从新质生产力这个“两会热词”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展开,详细为同学们们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背后对创造力需求的深层逻辑。新质生产力不同于传统生产力,而是现生产力的跃升。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发展路径的新方式,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其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其先进就在于不论从劳动者、生产资料还是生产工具来说,核心都是创造力、高效率和可持续。

2 何晓钟书记与同学们谈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及其启示

围绕新质生产力本质特征及其最重要的因素,何书记指出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更广泛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在新的产业技术和社会需求背景下,新质生产力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新产业、构造新模式、造就新业态,如高端芯片、人工智能和5G、6G移动通信技术等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必将导致对创新型人才更强烈的需求,这使得高等教育的主客体需要更为积极地转变和努力,主动适应培养和发展创造力这一根本需求。

结合如何培养创造力的话题,何晓钟书记谈到,高松校长在两会采访中强调“要培养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三力相乘即为创造力”。所以,中大的学生要以此为目标,践行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培养学习力,提升思想力,增强行动力。何书记号召同学们在“当今时代”积极学习“已有知识”,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以期在未来能以不变应万变的从容淡定面对未知的世界,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时代英才,承担起青年人在新时代应尽的责任,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图3 同学们上课认真听讲

 

结语

大学的核心使命是人才培养。通过本学期院长书记思政第一课,推动我院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厚植学生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提升助力创造力的培养,努力成长为新时代国家栋梁之材。

 

供稿:梁秋芸

图片:王  後

编辑:张琳欣

初审:黄荣

审核:张照

审核发布:何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