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实地,笃定前行——我院2024学年本科生见面会暨开学第一课顺利举行
2024年9月22日,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4学年本科生见面会暨开学第一课在海琴4号A324报告厅圆满举行。我院张培震院士、孔晓慧书记、王伟涛副院长、徐永怡副书记、地质学专业教研室负责人杨志军教授与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党政专职辅导员和学院办公室老师代表出席会议,2023级、2024级全体本科生参加。见面会由徐永怡副书记主持。

图:学院领导、老师与2023级、2024级全体本科生合影"

图:徐永怡副书记主持会议

图:参会的老师代表们
院士第一课:地球科学的召唤
张培震院士以《地球科学的召唤》为题,给新生们讲述开学第一课。他根据个人经历展开了关于“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的生动讲解。关于“学习力”,他以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例,分享了自己在兴趣与热爱驱动下的大学生涯,启发同学们把学习知识当作一种乐趣,把探索未知作为一种爱好,主动学习,成就卓越。关于“思想力”,他分享了自己在科研工作中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和成果发表的历时数十年的过程,并用“打牢基础、拓宽知识、交叉融合、掌握工具、锲而不舍”二十字加以总结。关于“行动力”,他分享了自己在不同人生阶段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追求与落实,鼓舞同学们应当“怀揣理想、规划目标、脚踏实地”。
张培震院士认为,“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三力合一凝聚成“创造力”,地球科学学科人的“创造力”应发挥在拥抱自然世界、探索地球奥秘上,“探地球之表里,考宇宙之运行”。最后,他寄语同学们笃定前行,珍惜光阴,茁壮成长,成为未来的精英和帅才。

图:张培震院士讲述精彩的院士第一课

图:同学们认真听讲
思政第一课: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学习
在思政第一课上,由孔晓慧书记带领同学们一同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重要指示精神,重点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报告,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展开解读。她重点提到,全会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高校,我们应贯彻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重要指示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着眼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这和接班人。她以我院为例,学院经历百年发展,从百年前的西沙科考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到如今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助力乡村振兴事业、推动校地产学研合作。从地质勘探到科研救国,地质学人情系家国社稷、志比岩石钢铁,把学问写在祖国大地上,凝练成字字珠玉的学院文化作品《地学赋》。最后,孔晓慧书记谈到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与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寄语同学们重视学习与创新,成为新时代地学的栋梁之材。

图:孔晓慧书记主讲思政第一课

图:思政第一课上,同学们积极交流
地科百年、再创辉煌
在见面会上,王伟涛副院长向同学们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科普创新的发展情况。他指出,学院当前集中力量以发展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工程学科,不断优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验室建设、拓展野外实习基地、延伸本硕博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了集雄厚师资力量、思政保障基础、优质课程教学、专业教材编写、实习实践基地于一体的全国一流的教学科研支撑平台,助力同学们学业腾飞。目前,学院已有20多人次国家高层次人才,专任教师60余人,师资力量强劲;建成了五大测试系统,组合建成四个省级科研平台、一个省级教学实验中心;围绕国家战略承担科研项目,初步形成大陆动力学与地表效应、深地探测与资源能源、地震孕育及其链生灾害及大数据驱动下的系统地球科学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学院还发挥大学社会服务功能,致力于地方科普教育,学院地质矿物博物馆入选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最后,王伟涛副院长再次表达对新生加入的热烈欢迎,寄语同学们共同努力,续写地科百年的辉煌篇章。

图:王伟涛副院长介绍学院发展情况
本科生见面会开始前,在学院的组织下,2023级和2024级全体本科生由志愿者引领参观了学院博物馆和实验室。与博物馆丰富的藏品面对面,同学们认识了生命演化的奥妙,感受着来自上亿年前的地表脉动,纷纷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近距离观测到高精尖实验室,同学们表示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支撑平台,极大增强专业自信心。

图:2024级本科生伫立于学院《地学赋》文化墙前赏读《地学赋》

图:2024级本科生在参观学院地质矿物博物馆

图:2023级本科生在参观学院实验室
2024年,是中山大学百年华诞,也是中大地球科学(地质学)学科创办100周年。地科人必将薪火相传、砥砺前行,在新起点再攀高峰、再谱华章!
文字:何思源、梁秋芸
照片:张鑫磊
初审:梁秋芸、黄荣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