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百年|(肆)高水平学术研讨献礼百年华诞——我院举办百年地科创新发展论坛暨环南海地质过程与资源学术会议
【编者按】世纪中大,山高水长。百年地科,再攀高峰。为庆祝中山大学地球科学(地质学)学科创建100周年,我院于2024年11月1-4日举办系列庆祝活动。本期我们分享11月2日举办的“百年地科创新发展论坛暨环南海地质过程与资源学术会议”的精彩场景。
2024年11月2日上午,百年地科创新发展论坛暨环南海地质过程与资源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海琴四号D209会议室顺利举行。此次会议恰逢中山大学地球科学(地质学)创建100周年,学院邀请了3位优秀校友及2位优秀教师,分享地球科学的前沿学术成果,为地科百年献上了一份厚重的学术贺礼。此次会议由学院副院长王伟涛教授主持。
在会议的开幕环节,学院王岳军院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以深情的语调回顾了中山大学地球科学(地质学)学科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强调了百年的成就与校友们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他指出,校友们的学术成就和影响力是中大地科学术声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此次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了热烈的祝贺。
孙继敏研究员
学院特邀84级校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孙继敏研究员,分享青藏高原中部新生代古高度重建与古气候演变方面的研究。孙继敏研究员分享了他在新生代古气候和青藏高原隆升的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多尺度重大古气候事件及其动力机制,为青藏高原等相关地区的气候及构造事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麦碧娴研究员
学院特邀82级校友、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麦碧娴研究员,分享关于新污染物的区域生物地球化学与风险的研究。麦碧娴研究员详细介绍了有机污染物分离分析及其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系统,介绍了她在珠江三角洲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来源、输入途径和污染历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孙晓明教授
学院孙晓明教授分享深海稀土赋存状态、超常富集机制与评价技术方面的研究。他从赋存状态、成矿原理、找矿思路等多个方面全面的介绍了他近几年在深海稀土矿床的研究成果,不仅使学界对深海稀土矿产的赋存和演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且为我国在深海稀土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祝贺君教授
学院邀请05级校友、南方科技大学的祝贺君教授,分享使用地震波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表环境变化的研究成果。他的研究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体现了地震波研究在地球科学领域的极大应用潜力。
沈旭章教授
学院沈旭章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地震学约束的中国大陆上地幔底部化学分成及地球动力学意义。他介绍了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深部结构、中国大陆及全球上地幔开展的间断面性质、地球深部间断面探测及成像的地震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会议最后,主持人王伟涛教授回顾了会议的精彩讨论,他表示,世纪中大,山高水长,百年地科,再攀高峰。在众多校友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学院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将在下一个百年踔厉奋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领域再创佳绩。
图文:凌诗梦、王玉琨、石恒玺
初审:黄荣
审核:王伟涛 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
阅读 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