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科蕴秀(3)|邸文:我为祖国找矿忙

发布人:黄荣
【编者按】百年地科,薪火相传。在百年征程中,中山大学地球科学(地质学)学科培育出代代杰出的校友,他们在各自领域深耕,以卓越才能造福社会。为进一步展示校友风采,分享他们的故事,我院推出“地科蕴秀”专栏,希望通过校友故事的传播,激励更多学子追求卓越、勇于创新,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本期我们介绍2006届研究生校友邸文,他不畏艰辛,克服困难,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地质人无私奉献的赞歌。

 

邸文

现任广东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工会主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担任多个地质调查项目负责人。201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能吃苦,野外工作磨练出意志

2006年7月,邸文从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的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到广东地调院工作,先后到广东始兴、九连地区开展矿产远景调查,从事地质填图和矿点检查等基础性工作。白天翻山岭,穿密林,钻草丛,晚上回驻地整理当天的地质资料,而中午常常是在山上简单吃些馒头、面包,喝点凉开水,有时身上带的水喝完了,就只能找山沟里的水来喝。甚至有一次,在始兴县沟子坑,他带领另外一名队友一起开展主要见矿工程工程点测量,由于当天安排的工作量大,又是炎炎盛夏的天气,他们带的水早早就被喝光了,下山时实在渴得不行,只能贴在潮湿的石壁上润润干裂的嘴唇,勉强坚持回到驻地……面对野外的艰苦环境,邸文从不说一声苦,道一声累,而是把它当做是一种磨练,在他心中只有一种朴实的想法:要干一行,爱一行

挑重担,压力之下磨练出技术

在刚毕业参加野外工作的那段时间里,邸文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踏实肯干、勤学好问的工作态度不禁让领导和同事对这个为人正直的小伙子刮目相看,参加工作不到一年,就委以重任。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邸文担任“广东粤北地区锡铅锌多金属矿评价”项目负责人,该项目系国土资源大调查重点计划项目“南岭地区锡多金属矿评价”的工作项目之一,自2001年开始开展野外工作,2007年由他接手完成了该项目最后一年的野外工作,并主持该项目所属的“广东省始兴县沟子坑锡多金属矿普查”各项工作。2008年,粤北项目开始转为室内整理阶段。邸文深知,这是对该项目七年来所获得的各种野外地质资料和20多份子项目报告进行系统总结、分析和评价。这项工作涉及的点多、面广,对于第一次编制成果报告的他而言,难度是相当大的。

然而,面对挑战,面对堆积如山的地质资料,邸文丝毫没有退缩,而是全身心投入到资料的整理、归类和综合分析研究当中,边查资料、文献,边摸索,力求把资料读懂、了解透彻,遇到问题就虚心向身边的老专家请教,慢慢地理清了总成果报告编写的思路,逐渐掌握了总结成矿地质规律、赋矿条件、矿体连接、储量估算等技术方法。2009年6月,邸文作为主编之一,顺利完成了《广东粤北地区锡铅锌多金属矿评价成果报告》和附件之一的《广东省始兴县沟子坑锡多金属矿普查报告》的编写并通过评审。该项目提交新发现矿产地5处,其中2处具大型远景规模,3处具中型远景规模。提交一批可观的钨锡资源量,提交的乐昌禾尚田钨锡矿引入后续资金1.12亿元开展省部合作勘查,提交超大型钨矿床一处。项目成果先后获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责任心,取得成就的基石

回忆起那段日子,邸文坦言,“压力大是肯定的,但这是领导对我的信任,我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任务。”在2008年,邸文还同时担任着“广东梅县地区矿产远景调查”项目负责人。从项目总体设计编写、野外作业组织安排,到月报季报的上报、项目成果报告编写等等,邸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十余人的项目组当中,1980年出生的他已经是项目组里的大哥,但他没有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自居,处处以身作则,和项目组成员一道克服困难,探索问题。

有一天,爬完山回来的邸文突然觉得浑身痕痒难忍,抓一抓一大片的红疹子就冒出来,只好到附近镇上的医务所就诊,医生诊断是患急性荨麻疹,打了一针,感觉好些了就回驻地,可几个小时过后,令人难以忍受的痕痒又袭来,无奈之下,邸文只好来到丰顺县医院打吊针,结果更为严重,疹子出得更多。同事们劝他回广州就医,但邸文笑笑说:“没那么严重,我还可以上山,不钻草丛跑路线搞填图,可以做槽探、钻探编录。”就这样,邸文和项目组的同事一直坚守在野外。而穿着迷彩服的他常常是热得汗流浃背,皮疹子在汗水的浸渍下,又热又痒,熬了整整一个月皮肤过敏才逐渐痊愈。2012年5月,梅县矿调项目完成了总成果报告的编写,并顺利通过了南京地调中心的评审验收,被评定为“优秀”级。该项目圈定了8个找矿远景区和11个找矿靶区,提交了两处可供进一步工作的矿产地,总结了控矿因素、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建立了梅县地区区域综合找矿模型,对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及指导后续地质找矿具有显著意义。

 

“地质工作是集体生产劳动,找矿成果是集体的智慧,荣誉更是属于集体的。”邸文的足迹遍布粤北、粤东的山山水水,他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贡献给了地质事业。在风雨兼程的找矿征途中,他把荣誉当作奔向更高目标的一个新起点。面对工作中的新挑战,邸文表示,“区调工作几乎是地质领域中最辛苦的差事,但也最能锻炼人,我们要练好基本功,打牢基础。”让我们向邸文学习!

 
 
 
 

(部分资料来源:广东省地质调查院、中国地质调查局)

编辑:吴春鑫

初审:黄荣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