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沙出发,向深海进发——记王建华教授《西沙纪行》思政专题报告

发布人:黄荣 编辑:母先祯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故事,充分发挥“五老”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的育人优势,增强青年学生的大历史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2025年4月15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特邀资深教师王建华教授为同学们作题为《西沙纪行》的思政专题报告。王建华教授结合1987年亲历的中山大学地质系组织的西沙科考,讲述我国海洋权益维护历程,分享海洋地质考察经历,勉励青年学子面海图强、发展地学、薪火相传。学院本科生辅导员梁秋芸老师主持本次讲座

法理与主权:解析国家海洋权益的法治根基

王建华教授以朴实生动的语言,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领海”、“专属经济区”等关键概念讲起,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海洋权益的法理依据。他围绕东海钓鱼岛争议与南海“十段线”的由来,结合我国对南海诸岛长期管辖的历史证据,着重阐释了南海维权、开发以及开展科学综合考察的重要意义,带领同学们深刻认识“寸海不让”的国家立场。

图:王建华教授讲解西沙科考经历

丈量海疆:西沙科考中的家国情怀与科研坚守

在报告中,王建华教授详细回顾了1987年他与夏法、邹和平等老师组队赴西沙群岛进行地质考察的经历。从永兴岛到东岛,从海滩岩样本的采集到海平面变化的重建研究,他与同学们分享了那段“用脚步丈量祖国海疆”的科研岁月。他特别强调,这次科考不仅是学术上的探险,更是一次深刻的家国情怀教育。在物资匮乏、交通不便的年代,老一辈地质人仍坚持将科研前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与礁盘之上。他指出,我校响应国家战略部署,在珠海校区布局发展“深海、深地、深空、深蓝”学科,我院在海底地质构造探测、海洋资源勘查、自然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覆盖多领域的海洋科研,彰显地科人的社会责任担当。

图:同学们认真听讲

深地发展:学科发展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王建华教授为青年学生作专题报告,是我院老一辈地质人关爱下一代成长的重要体现。他鼓励同学们立足专业所长,发挥学科特色,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投身科教兴国战略,传承中大地质人的使命担当,赓续“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中大精神。他在报告中展现出的科学家精神和专业素养,深深感染了青年学生们,报告结束时掌声如潮,与会学生纷纷表示深受鼓舞。

 

文字:赵芙蓉
排版:王郑哲
初审:梁秋芸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