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代表发言丨崔亚:扎根于知识的厚土滋养,探索于科研的星辰瀚海。
崔亚,2022级地质学专业博士生,任2022级博士班班长。
她连续多年担任班长,在校期间获评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中山大学优秀学生骨干等多项荣誉。她在博士期间获国家公派留学奖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培养,以第一作者发表3篇高水平论文;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杨遵义院士特别奖学金、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中山大学励志奖学金、中山大学专项奖学金(学业学术创新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她综合发展,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毕业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亲朋好友:
大家下午好!
我是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5届博士毕业生崔亚。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毕业生代表,在这个庄重而温暖的时刻,与大家分享我在中大九年求学之路上的点滴与感悟。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毕业生向我们的学校、学院,向所有为我们倾注了心血、智慧与无私关爱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谢谢您们!
九年时光,始于梦想的扬帆起航。回望2016年金秋,怀揣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知的憧憬,我踏入中山大学这片知识的沃土,开启了从本科到博士的漫漫求索。从书声琅琅的课堂到风雨兼程的野外,从初入学堂的青涩懵懂,到逐渐成熟的科研实践,每一步足迹,都浸透了挑战与磨砺的汗水,也绽放出收获与成长的芬芳。它不仅锤炼了我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专业素养,更深深镌刻下中大赋予我的精神底色——求是创新、德才兼备,胸怀家国、勇于担当。
九年时光,扎根于知识的厚土滋养。本科四年,是我们在专业领域深深扎根、汲取养分的黄金岁月。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下,我学会了如何识别岩石、绘制剖面图、解析构造现象,也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千钧分量。那些在风雨中跋涉、在泥泞山路中坚守的实习时光,不仅磨炼了意志,更点燃了我对地球科学这门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学科的热爱。
九年时光,探索于科研的星辰瀚海。硕博连读阶段,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步掌握了如何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整合数据、讲述科研背后的“故事”。我曾在实验室费力分析数据,也曾在会议现场与海内外专家深入交流。有幸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赴海外联合培养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科学研究不仅是一场追寻真理的孤勇之旅,更是一份连接世界、服务社会的庄严使命。
九年时光,铭刻于成长的同频共振。中大地科给与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滋养,更有精神的塑造与同行的情谊。在这里,我遇见了循循善诱的恩师,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挚友,也在不断挑战与自我超越中,找到了那个更加坚定而有力量的自己。更让我倍感骄傲和珍贵的是,能亲历并见证学院的蓬勃发展:从承载着历史积淀与学术传承的南校地环大楼,到极具特色、充满活力的海滨红楼,再到如今拔地而起、气象磅礴的海琴四号楼,学院的发展如一部静默而坚定的史诗,承载着我们每一位学子的拼搏与热爱,记录着我们共同的生长,一步一印,踏实而铿锵。
九年韶华,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又似白驹过隙,转瞬便要各奔东西。此刻,站在离别的路口,我们即将告别这片浸润着我们青春与梦想的校园热土,奔赴各自灿烂的星辰大海。无论我们选择在科研的峰巅攀登,在行业的浪潮中搏击,还是扎根基层服务社会。我相信,身为中大地科人,我们将继续秉承中大的精神,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箴言,内化为毕生不渝的信仰与灯塔。在广阔天地间奋力奔赴时代使命,以赤子之心,续写中大荣光!
最后,衷心感谢母校的培养,感谢老师们的教诲与守望,感谢陪我走过九年青春的每一位同学。愿我们都能不负韶华,奔赴山海!
谢谢大家!
供稿:崔亚
图片: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办公室
排版:戴润生
编辑:母先祯 马小玥
初审:梁秋芸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