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我院地球物理团队针对2025年6月23日清远4.3级地震开展地震学观测
2025年6月23日18时48分,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源潭镇发生一起4.3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3.62度、东经113.17度,震源深度约10公里。震中距离清远市城区约14公里,距广州市约55公里,广州、佛山、中山、珠海等地均有明显震感。
与广东省地震活动相对频繁的河源、粤闽交界沿海及粤西沿海地区相比,清远地区地震活动较弱。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目录数据显示,震中周边200公里范围内近5年共记录到15次3级及以上地震,最大为2023年3月8日发生在河源市东源县的4.5级地震。本次地震震中靠近清远—安流断裂带,该断裂为一条近东西向的断裂,历史地震活动稀少,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少有显著地震记录,本次地震被初步判定为一次孤立型事件。
为及时获取余震活动信息,并深入探测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结构,我院地球物理团队的李伦老师带领研究生杨略、李鹏飞、贺誉、李芷汀、张泽宇、王紫琳迅速组织开展震后快速响应观测工作。

图1 野外工作照片
在震中附近区域布设了两组短周期节点地震台阵:一组线状布设,共50台;一组面状布设,也为50台,共计100台仪器(图1,图2)。后续将基于观测数据开展震相拾取与高精度定位、接收函数分析、背景噪声层析成像等研究,获取余震分布特征、发震断层的深浅结构及震源区地壳构造特征,为深入理解清远地震的孕震环境和发震机制提供关键科学依据。

图2 2025年6月23日清远地震震中及周缘高程图、台站位置图
在此之前,李伦老师课题组已在广东河源、阳江、江门、汕头等地及海南省开展了短周期地震密集台阵观测(图3,图4),系统获取了中强震震源区与地震活跃区的地壳结构与物理属性。这些工作为深入理解粤琼地区板内历史中强地震的孕震构造背景与发震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初步指出,流体活动与断层交汇处的应力积累是控制该区域中强地震发生的关键因素(详见Dong et al., 2022;Li et al., 2024;李伦等,2024;Yang et al., 2025)。此次围绕清远4.3级地震所部署的地震学观测,有望进一步丰富粤琼地区地震孕育与触发机制的认识。

图3 广东省断层分布与地震活动性图(据李伦等,2024修改)

图4粤琼中强震震源区短周期地震仪观测台网
供稿:李芷汀 李伦
编辑:马小玥
初审:黄荣 王玉琨
审核:王伟涛 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