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 ▏岩纹间的诗行
岭南与香江的地质青年共启神农架秘境探索
7月1日,当晨光破晓天际,珠江之畔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香江岸边的香港中文大学,一群怀揣地质热忱的学子踏上野外实习的科考征途。师生们跨越山海,奔赴神农架这片神秘的地质宝库。在这里,不仅有无数丰富的地质知识静候挖掘,而且还有绮丽壮观的美景、垂涎欲滴的美食等待发现。一场充满未知与惊喜的实习科考之旅拉开帷幕!
岩壁诗行:触摸亿万年的地质课堂
师生们相聚官门山攀岩基地,在岩壁峭壁间开启独特地质课堂。灰白色的白云岩层层叠叠,如立体教科书般诉说着亿万年地质变迁。阳光下,岩层纹理清晰可见。
这里是天然的地质教学课堂。白云岩经漫长地质变迁,由地壳运动与外力作用塑造而成。老师现场讲解其矿物成分与结构,指导学生辨别岩层接触关系。同学们或俯身观察,或半跪绘图,将岩层形态、构造现象绘于剖面图上,把抽象理论转化为直观图像,尽显地质学的魅力与严谨。

杨小强老师讲解官门山攀岩基地白云岩与叠层石形成过程

同学们面对地质图进行定位
旅途馈赠:熊猫和双层彩虹
在一天的学习后,在熊猫馆遇见憨态可掬的“团子” 。黑白身影蜷于天地间,像自然遗落萌趣符号,为初识神农架的同学们,添了份柔软的惊喜。

木鱼镇傍晚,雨幕未歇,双彩虹却横空出世。一头扎进黑瓦的房子,另一头伸进云里,把灰蒙蒙的天空涂成梦幻般的画卷。从熊猫的可爱,到双彩虹的神奇,神农架用地质课堂之外的活泼笔触,教会同学们理解:自然的美,既藏在岩石层的深沉里,也展现在这些偶然遇到的生动时刻,让地质人的旅途,满是天地私藏的浪漫 。

山顶奇遇:雾境迷踪
第二天清晨,行至神农顶时,大风裹挟着浓雾骤然袭来。呼啸的山风掠过山脊,发出低沉的呜咽,浓稠的雾气如潮水般漫过视野,原本清晰可见的地层剖面、褶皱构造,瞬间隐入一片混沌之中。空气里满是潮湿的凉意,脚下的道路在水汽浸润下变得湿滑。同学们压低帽檐,逆风缓行,这奇妙的天气,为实习增添了独特的记忆。

山间奇景:喀斯特峰林的地质诗篇
顶着大雾,师生们沿着蜿蜒山路前行,饱览山间景致,绿野间错落矗立的岩峰,瞬间成为目光焦点。同学们望着这些或孤峭、或相依,在云雾与草色映衬下更显奇特的峰林。

峰林景观
这是喀斯特地貌雕琢出的峰林奇观。此地白云岩等可溶性岩石,在漫长地质岁月中,经地表水与地下水合力“雕琢” 。含碳酸的雨水、溪流持续化学溶蚀,垂直节理处受蚀尤甚,岩石被逐步切割、分解,经时光打磨,终成群峰林立的模样,把喀斯特地貌的神奇,鲜活地铺展在眼前 。
镜头定格此刻,地质探索未完待续!
与鬼斧神工的板壁岩相处的时间仿佛按下了倍速键,转眼就到了结束手工的时间。在板壁岩的峰林、山间的美景、雾气之中,快门让两校师生的笑容永远珍藏。这张合影是携手探索神农架的精彩注脚。两天来,两校师生的情谊在持续升温,从开始的眼神对视、交流,到逐渐适应香港学生独特的粤语夹杂英文的语言系统,再到激烈的专业讨论。两校师生用地质锤共凿冰碛岩粒,用放大镜同辨辉绿结构,用罗盘寻找岩层踪迹。

在板壁岩景区两校师生的合影
此刻的定格,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四天,同学们将深入神农架腹地,解锁更多地质奇观,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发现更多地球奥秘,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
撰稿:地球科学认知实习队第一小组
图片:地球科学认知实习队全体师生
校稿:黄康有
编辑:马小玥
初审:梁秋芸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