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实习丨行走神农架林区,探索地球演变史
神农架林区——位于湖北西部边陲的一个县级行政区,这里不仅有野人出没的传说,也是白化动物栖息的生物乐园。对来到此处开展野外实习的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系的师生来说,这里更是一部生动的地球史书——每一块岩石都是文字,每一道地层都是章节,蕴藏着无限故事。从“神农架群”开始,同学们将在罗盘指针的转动中、野外记录本上的细致素描上和地质锤的敲击中一步一步解开岩石的密码,回溯沧海桑田的变化。
天河板组观察点
在天燕景区的天河板组观察点,像开启了地质 “盲盒”。内碎屑形状不规则,小得像芝麻;鲕粒圆滚滚,带着一圈圈“年轮” ,仿佛在讲碳酸钙沉淀的故事;核形石有核心和包壳,像大自然捏出的 “夹心糖果” 。还有神奇的揉皱,岩层像被揉过的彩带,原来它们是没固结时被外力 “摆弄” 成这样,让我们知道不同灰岩形成环境大不同!
灰岩中的内碎屑与鲕粒

岩层的揉皱现象
板壁岩与猴子岩
在板壁岩,老师指引同学们观察分析神农顶上高海拔喀斯特地貌与低海拔地区喀斯特地貌的异同,测量观察节理发育的方向性。大山,公路,树木,岩壁构成动人心魄的壮丽画卷。云雾里,同学们更加精神抖擞地学习断层的知识,聆听岩石述说无声的故事。

小组讨论
在观察过程中,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共同讨论。当遇到看不懂的现象时,也勇于向老师问问题。同时,在层面观察到波痕构造,这也为古沉积环境研究提供了依据。在观察过程中,同学们也同步采集岩石标本,涵盖不同岩性、构造特征样品,规范编号、封装,以此保障样本的完整性与溯源性。
彩虹桥河谷地貌
彩虹桥如同冰川雕刻的 “艺术展”。U 形谷又宽又陡,是冰川 “刨” 出来的,还混着河流侵蚀的小 V 形谷,像大自然在 “宽笔画” 里加了 “细线条” 。刃脊是山脊被磨成刀刃,角峰则是冰斗围着山峰 “啃” 出的金字塔,冰川的力量太神奇啦,把石头山体雕出各种奇特模样!

河谷地貌
实习感悟
随着实习过程的进行,课本上的一个个抽象概念逐渐具象化,变为手掌上或细腻或粗糙的真切触感,在未来的道路里,神农架之行带来的丰富收获必将如一颗种子,在探秘地球的道路上生根发芽,化为同学们在地球科学上的”启蒙“。早晨,伴随着林区山间清晨的薄雾,同学们登上大巴,离开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出发前往下一站。回望神农架,那些古老的白云岩、冰碛岩仿佛不在沉睡,年轻的目光开始读懂它们在岁月中留下的种种故事,穿透岩层们用数十亿年时间留下的地球史书。
撰稿:地球科学认知实习队第二小组
图片:地球科学认知实习队全体师生
排版:戴润生
校稿:黄康有
编辑:马小玥
初审:梁秋芸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