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融五育|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探索地学教育新范式
《地球系统科学概论(下)》

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自然奇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球系统的奥秘,培养兼具科学素养与家国情怀的地学人才?我院《地球系统科学概论(下)》教学团队以“五融五育”创新举措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这门百年传承的课程,通过融合多元资源与实践,不仅破解了传统地学教学的痛点,更成为培养未来地学精英的标杆课程。该课程教学团队在本次学校教学竞赛中获评副高级以上组二等奖。感谢所有团队老师的共同努力!
Part.1 破解痛点

作为地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该课程曾长期面临知识点繁杂、理论抽象、思辨不足、思政薄弱等教学困境——矿物光泽等抽象概念难以具象化,被动学习模式抑制了创新思维,专业教育与国家使命的脱节削弱了学习动力,而期末突击式的考核更无法反映真实学习效果。针对这些积弊,教学团队创新提出“五融五育”理念,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将知识传授升华为能力与价值观的塑造,不仅破解了传统地学教学的结构性难题,更开辟了一条融合知识体系、实践能力、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创新思维的全新育人路径。
Part.2 打造亮点

教学团队创新性地提出“五融五育”教学举措,通过分级教学将知识点划分为重点、掌握和拓展三个层次,并借助智慧树平台和三维虚拟仿真系统实现课内外联动,让抽象的断层等地质概念变得直观可感;同时将课堂矿物标本观察与神农架野外实习相结合,通过“鉴定身边岩石”等生活化作业,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在传授专业知识时,通过展现地质景观之美和讲述科研故事,培养生态保护意识和家国情怀;构建包含随堂测试、虚拟实验等多元考核体系,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Part.3 取得成效
该课程先后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和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并被列为中山大学教学观摩课;在学生培养方面,本科生科研参与率实现从30%到70%的跃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增长至20项,涌现出多名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优秀学子;在学科竞赛中,学生们斩获全国地质技能竞赛特等奖、地球物理知识竞赛一等奖等多项殊荣;毕业生中既有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行业标杆,也有在国际顶尖期刊发表重要成果的学术新秀,他们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展现了该课程在培养地学人才方面的成效。
结语
图:《地球系统科学概论(下)》集体备课与研讨
我院推行的“五融五育”模式,不仅是一门课程的创新,更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深刻回答。在这里,学生读懂地球的过去,探索科学的未来,更肩负起守护蓝色星球的使命。这或许正是地球科学教育最美的样子——既扎根大地,又仰望星空!
供稿:章桂芳 郑文俊 杨小强等
初审:黄荣
审核:李琳琳 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