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丨汪程:矿里淘“金”,育人育心

发布人:黄荣

        【编者按】青年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他们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在思想、生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用责任与爱心守护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他们是我们心中最棒的老师!本期《我的老师》,让我们跟随2025级研究生的视角,一同认识2025级研究生班主任汪程副教授,感受他如何以其独特的方式来教导学生,从而践行教书育人的使命。

        汪程,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2025级学硕班班主任,长期从事造山型金矿床、稀有金属精细成矿作用、高分异花岗岩-花岗伟晶岩的成岩成矿作用的研究。主持了第十届青年人才托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青年教师培育项目等。

图:汪程老师

【科学研究】

        汪老师常与我们分享他对华南大地深处奥秘的探寻。他说,那些看似沉默的岩石与矿床,其实是地球亿万年演化留下的珍贵密码。他长期致力于风化壳型稀土、造山型金矿以及高分异花岗岩—伟晶岩系统的研究,通过精细的野外观察和地球化学分析,一步步揭示稀有金属富集的过程与机理。汪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华南因其复杂的地质背景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研究矿床成因和岩石演化的天然实验室。

        在湘南矿区,他还通过对典型风化壳稀土矿床的解剖,揭示了表生环境下稀土元素的迁移与富集机制,为绿色高效开采提供了理论基础,展现了他从矿床到岩石、从成因到应用的多维度学术视野与交叉研究能力。

图:汪程老师在野外

【教书育人】

        在教导学生时,老师总是以一丝不苟的认真研究态度和随和幽默的活泼聊天方式与学生们快乐相处。他格外看重培养我们的观察与思辨能力。在实验室,他耐心地引导:“别急着找标准答案,先看清矿物之间的‘对话’。”在生活里,他喜欢与同学们唠家常、开玩笑,同学们也觉得他这时不像一位严肃的老师,而是诙谐有趣的同学。

图 :汪程老师课题组合影

【地科情缘】

        汪老师从中大博士后毕业后,继续在中大任职,因此很多师兄师姐对他都十分熟悉,老师也时常感慨对中大的回忆与情感。他常常笑着说:“能在这个方向扎根成长,是我的幸运,更是我们的机遇。”他对地质学科的交叉融合尤为看重,总是强调:“别看我们做的是岩石和矿床,背后其实是矿物学、地球化学、构造地质乃至环境科学的深度联动。”

        在带学生跑野外、看岩芯的过程中,他不仅教我们如何识别矿化线索,更常以轻松的口吻说道:“石头不会骗人,你要学会跟它‘聊天’。”他坚持依托学院的实验平台和项目支撑,带领我们一步步走进华南典型矿床的深部故事。

        他常感慨:“从一块标本到一个矿床,从一篇论文到一项突破——科研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而他最常鼓励我们的话则是:“学院的未来不靠大楼,而靠每一个正在成长的你们!”

图 :汪程老师在实验室
【寄语学子】

        同学们,探索之路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每一座山峦、每一处矿床,都藏着地球亿万年的故事,而真正读懂它们,需要耐心、热爱与坚持。

        科研如同跑野外:看清现象、提出问题,比急于得出结论更为重要。愿你们始终保持一颗好奇之心,脚踏实地、眼光向上,既专注本专业的深耕,也拥抱不同学科的交叉与碰撞。

        学院是你们起步的平台,而世界是你们最终的舞台。愿你们以扎实的基础为锚,以开阔的思维为帆,不负热爱、不畏挑战,一路向前,一路生花!

——汪程
 

供稿:牟佳仪

编辑:母先祯

策划、初审:黄荣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