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 我院博士研究生陈健龙在IEEE JSTARS上发表文章:基于多时相InSAR观测揭示新疆乌什Mw 7.0地震同震及震后滑动特征
近日,我院博士研究生陈健龙与导师张培震等人在国际地学刊物《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中科院2区,IF: 5.3)上发表了关于新疆乌什Mw 7.0地震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题目为“Coseismic and Postseismic Slip Analysis of the 2024 Mw 7.0 Wushi Earthquake: Insights from InSAR Observations and Slip Inversion”。
2024年1月23日,中国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Mw7.0地震,该地震发生在南天山褶皱冲断带的迈丹断层上(图1),是印度—欧亚板块持续汇聚背景下的一次重要构造事件。准确揭示该地震的同震及震后滑动分布,对于评估区域地震危险性至关重要。以往研究多聚焦于乌什Mw7.0地震的同震滑动分析,但对震后形变演化及摩擦参数的约束仍存在明显不足。

图12024年乌什Mw 7.0地震的区域概况图
为此,本研究首先基于“迭代建模”方法获取了高精度的同震形变场,接着使用小基线集(SBAS)InSAR技术处理了震后一年的震后形变场,并根据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得到乌什Mw 7.0地震的同震(图2)和震后(图3)滑动分布。综合分析该地震的同震和震后滑动特征后,取得以下结论:
1. 同震滑动模型显示,地震主要发生在4–20 km深度,最大滑动量约2.3 m,地震矩为3.65×10¹⁹ N·m(Mw 7.0),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结果一致;
2. 库仑应力变化(图4)分析表明,主震静态应力触发2024年1月30日M 5.6余震,该余震造成地表破裂;
3. 震后滑移释放能量相当于同震的12%。基于速率-状态摩擦定律,推断迈丹断层震后滑移区呈速度强化行为(0.001 < a–b < 0.003)(图5),表明该区域具备稳定滑动特性,但仍需关注长期应变积累。

图2 2024年乌什Mw7.0地震同震滑动分布及InSAR形变场

图3 震后滑动分布

图4 主震造成的静态库伦应力变化

图5 迈丹断层的震后滑动时序演化特征
研究成果以我院博士研究生陈健龙为第一作者,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Chen J, Huang Z, Lu L & Zhang P. Coseismic and Postseismic Slip Analysis of the 2024 Mw 7.0 Wushi Earthquake: Insights from InSAR Observations and Slip Inversion.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Applied Earth Observations and Remote Sensing, 2025. https://doi.org/10.1109/JSTARS.2025.3602843
供稿:陈健龙
初审:王玉琨 黄荣
审核:郑义 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