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洪涛:钻研关键金属,致力科普教育
【编者按】老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他们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在思想、生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用责任与爱心守护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本期《我的老师》,从学生的视角,让我们走近学院副教授洪涛,了解他如何钻研关键金属,并做好地学科普教育的。
老师简介
洪涛,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副教授,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主持、2023年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方向)-青年科技人才。2017年获得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博士学位,于2017-2020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并获留学基金委-德国DAAD博士后奖学金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学习地球化学动力学模拟计算及设计高温高压实验)、海德堡大学、ETH开展国际合作研究。

科学研究
洪老师目前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专注于国家紧缺的战略性关键金属——锂、铍的超常富集成矿机理研究。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稀有金属伟晶岩中锂、铍的差异性成矿过程及其他关键金属的富集成矿过程与实验岩石学研究。
洪老师告诉我们,在综合成矿潜力评价方面,研究主要采取两种路径:一是基于已知矿床,综合分析其地质特征与成矿过程,借助地质、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手段识别潜力新区;二是推进理论技术突破,研究元素分异规律,并融合遥感、高精度分析等新技术,指导野外勘查,提升找矿效率。
当谈论到印象最深的一次野外经历,洪老师分享到,2016-2017年,他作为首支科研队进入阿尔金无人区,寻找锂铍矿。他们徒步一天半抵达工作面,昼夜温差大,还需防范野牦牛、狼等野生动物,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最终克服艰险以高效的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既定的成果。这不仅让他们获得了丰富的实地经验和珍贵的采样数据,更锻炼了团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适应能力。

教书育人
在博物馆与科普工作中,洪老师始终秉持热爱与分享的初心,积极带领大一至大三学生参与大创项目,通过指导学生识别传统三大岩类、挖掘科普内涵,有效激发科研兴趣与方向感。洪老师作为大创团队指导老师,注重科普语言训练,结合“大寒”节气与伟晶岩“寒冬腊梅”等趣味现象,成功在中大官微发布稀有金属科普推文。在兼任青年教师辅导员期间,他通过深度参与学生活动、尊重学生想法、鼓励团队协作,建立良好沟通,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共同成长。

地科情缘
洪老师于2020年加入中大地科院,这一决定源于三个关键契机。读硕期间,室友姚卓森毕业于中山大学,源于他的介绍,洪老师对地科院深厚的学术积淀、突出的科研实力与平台有了很深的印象。博士毕业后,他看重中大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的优越政策支持与项目资源。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蓬勃的发展态势以及对人才的重视也深深吸引了他,最终选择加入这个科研大家庭。
寄语学子
百年来,地科培养了无数优秀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为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愿地科百年的光辉成就成为启迪未来的灵感,愿这个百年华诞是新起点,是更高飞翔的起航。在新的百年里,愿地科继续以严谨的学风、卓越的科研成果、务实的工作作风,引领地球科学研究。愿每一位学子都能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努力奋斗,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为社会发展、科学研究贡献力量。愿地科未来的征程更加辉煌,教职员工和学生携手共进,百岁华诞,共攀新高峰。
对学生们,我最想说的是:努力做一个有激情、有好奇心、有勇气、不断学习和不断追求梦想的青年。对青年工作者,希望我们能踏实地去做很多基础的一些科学事情,紧紧抓住一些关键的科学问题,去系统集中的攻关;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请保持积极的态度,砥砺前行。

文稿撰写:何文康 王洋 吉俊杰
整理:刘文静
编辑:熊黎 马小玥
策划、初审:黄荣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
欢迎投稿:esesnews@mail.sysu.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