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 李志刚:由陆到海、寻觅地震变形的足迹

发布人:黄荣

  【编者按】青年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他们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在思想、生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用责任与爱心守护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他们是我们心中最棒的老师!本期《我的老师》,从学生的视角,让我们走近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李志刚副教授,感受他如何从青藏高原走向南海深处,以脚步丈量大地,用科技守护海洋安全。

 

李志刚,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是青藏高原和南海北部的地壳运动机理与灾害发生规律,包括青藏高原周缘的构造变形、南海北部海底活动断裂与地震海啸灾害,致力于评估相关地区灾害危险性,服务于区域防灾规划。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PSLGRLJGR: Solid EarthTectonicsMPGJSG、地质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担任2021珠江口航次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负责人、中国地震学会构造地貌专业委员会委员、《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Guest Editor & Review Editor、《大地构造与成矿学》青年编委。部分研究成果获2019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图:李志刚老师2022年在云南野外考察

图:李志刚老师在古地震探槽前指导学生采样

 

科学研究

李老师的研究可以用“上山下海”来概括。“上山”,是研究青藏高原在向外扩展过程中形成的断层与褶皱;“下海”,则是探索南海北部海底地震的发生规律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潜在影响。

从陆上到海底,从高原到海洋,这不仅是研究对象的转变,更是研究方式的跨界。高原研究依靠双脚丈量土地,是传统地质的实地观测;海底研究依靠船舶探测,是地球物理的数据采集。但李老师说,这两者的本质都是地质学与地球物理的交叉,都需要脚踏实地、跨界融合。

图:李老师与古地震探槽的合影

谈及为何“下海”,李老师说这是“缘分与机遇的结合”。缘分在于加入中大张培震院士团队,聚焦于南海北部海洋地质灾害;机遇在于全球海洋地震灾害日益严峻,而人类对海底地震、海啸知之甚少,甚至远低于人类对月球的了解

近年来,李老师团队2017年、2021年和2022先后三次开展了针对南海北部活动断层的探测航次,发展了海域活动断裂探测技术,积累了海域活动断裂研究经验,初步明确了南海北部的地震危险性。基于此,团队成功获批了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致力于突破滨海海域活动断裂探测与强震海啸预测的关键技术,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等重大战略区域的安全保驾护航。图:李老师2021年作为首席科学家开展的在南海科考航次

 

教书育人

在李老师看来,地球科学的魅力不仅在于探索未知,更在于“用脚步读懂大地”。他常说:“绝美的风景,只属于那些敢于挑战自我的人。”尽管野外条件艰苦,他却视其为“极大的享受”,是“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锻炼,在苦中作乐的过程中倍感责任与使命。

图:李老师与学生们一起于北天山山前进行考察

20237-8,他与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等单位20余名专业教师和本、硕、博学生,赴甘肃-新疆开展联合野外考察。从构造变形到地震遗迹,从点位观测到采样分析,内容丰富,学生们在高原与荒漠中掌握了三大野外区基本的地质-地震背景、相关科学问题、野外具体工作及野外注意事项等。李老师欣慰地说:“这次之后,我的学生都能独立开展野外任务,这次也是一次有传承的研究。”

图:李老师在阿尔金古地震探槽前指导学生

 

地科情缘

李老师2016年便来到了中大开展博士后的研究工作,谈及为何从特聘副研究员的身份转为留校任教,李老师总结了三个关键词:团队、平台与机遇。由张培震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崇尚学术、乐于探索,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中山大学提供了自由开放、学科交叉的广阔平台;而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海洋地质灾害研究,更是每一位地球科学工作者心之所向的奋斗方向。

李老师还指出,近年来,学院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质工程等专业领域陆续引进了三位德高望重的“大先生”,并有一批中青年学者获批国家重大项目和人才计划,学院发展势头强劲,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崭新气象。

图:李老师(右三)与张培震院士等合影

 

寄语学子

同学们,地球科学是一门探索地球深处奥秘、守护人类安全的科学。每一次地震,都是大地的呼吸与低语,都会在地表留下珍贵的印记。翻开沉睡的地层档案,我们得以窥见地球的力量与演化。

希望你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积累知识与技能,更能怀抱对自然的敬畏与好奇。科研之路并非平坦,但正是一次次探测、思考与坚守,构筑了人类认识地球的基石。愿你们以科学的眼光审视世界,以探索的精神迎接未知,用脚步丈量山川,用智慧诠释地球的脉动,在实践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热爱与信念。

——李志刚

 

采访:代向明 施显赵 林杰

整理人:张耀中 孙文

编辑:熊黎 马小玥

策划、初审:黄荣

审核: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