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7从特提斯到南海:“一带一海” 地球科学前沿问题博士生学术论坛日程安排
日期 |
时间 |
|
报告题目 |
地点 |
16号全天 |
|
报到 |
|
聚龙酒店 |
17号全天论坛 |
9:00-9:10 |
郑文俊副院长 |
宣布论坛开始并致辞 |
教学楼D209 |
9:10-9:55 |
高锐院士 |
地球深部探测追踪地壳演化 |
|
|
9:55-10:15 |
交流时间 |
|
|
|
10:15-10:25 |
茶歇 |
拍照合影 |
|
|
10:25-11:10 |
尹常青教授 |
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聚合、生长、裂解以及在华北克拉通的记录 |
|
|
11:10-11:30 |
交流时间 |
|
|
|
11:30-15:00 |
午休 |
|
|
|
15:00-15:45 |
夏少红研究员 |
南海北部地质构造与岩浆活动特征 |
|
|
15:45-16:00 |
交流时间 |
|
|
|
16:00-16:45 |
田云涛教授 |
龙门山的崛起:构造地质学与热年代学的证据 |
|
|
16:45-17:00 |
交流时间 |
|
|
|
17:00-17:45 |
郑文俊副院长 |
学院介绍 |
|
|
17:45 |
晚餐 |
自由活动 |
|
|
18号全天论坛 |
8:30-8:45 |
钱加慧博士 |
华北克拉通五台-恒山-阜平地区早元古代碰撞造山与折返过程 |
海滨红楼1号107 |
8:45-9:00 |
傅磊博士 |
Multiscale phase inversion of seismic data |
|
|
9:00-9:15 |
孙习林博士 |
碎屑云母40Ar/39Ar物源示踪及其对长江演化的指示 |
|
|
9:15-9:30 |
司少坤博士 |
利用接收函数方法研究西藏中部上地幔速度比结构 |
|
|
9:30-9:45 |
李涛博士 |
活动弯滑断层的地貌表现和产出条件 |
|
|
9:45-10:00 |
王洋博士 |
哀牢山剪切带晚新生代剥露历史 |
|
|
10:00-10:15 |
董金元博士 |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活动构造 |
|
|
10:15-10:30 |
李新男博士 |
岐山-马召断裂的运动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
|
|
10:30-11:00 |
茶歇 |
|
|
|
11:00-11:15 |
林文彬博士 |
三叠纪东特提斯鳍龙类(海生爬行动物)研究 |
|
|
11:15-11:30 |
邵延秀博士 |
阿尔金断裂阿克塞构造弯曲地震活动习性探讨 |
|
|
11:30-11:45 |
吴传勇博士 |
天山活动构造图像与变形机制 |
|
|
11:45-12:00 |
葛伟鹏博士 |
连续GPS观测研究西秦岭-松潘构造结现今增长与造山过程 |
|
|
12:00-12:15 |
孙闯博士 |
岩石圈尺度构造变形研究的一种方法:物理模拟 |
|
|
12:15-12:30 |
胡晗博士 |
朝阳会鸟新标本及其头骨重建 |
|
|
12:30-14:30 |
中餐、午休 |
|
||
14:30-14:45 |
钱鑫博士 |
泰国西北部三叠纪酸性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特提斯洋演化 |
|
|
14:45-15:00 |
闫永刚博士 |
东南亚中生代至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古地磁制约 |
|
|
15:00-15:15 |
雷启云博士 |
青藏高原东北隅的右旋走滑断裂体系及其构造意义 |
|
|
15:15-15:30 |
刘兴旺博士 |
祁连山西段酒西盆地晚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
|
|
15:30-16:00 |
茶歇 |
|
|
|
16:00-16:15 |
周浩阳博士 |
磁铁矿中的纳米-微米级自然金:铋熔体搜集金的产物 |
|
|
16:15-16:30 |
彭杰博士 |
末次冰期晚期以来千年-百年尺度的印度夏季风变化研究 |
|
|
16:30-16:45 |
姜峰博士 |
台湾地区地震电信号的时空分布 |
|
|
|
17:00 |
晚餐 |
|
|
19号 |
上午 |
|
参观珠海,远观港中澳大桥 |
|
下午 |
|
论坛结束 |
|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