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李兆麟教授

发布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员

中山大学李兆麟教授于2017718日凌晨322分在广州长辞于世,享年85岁。

李兆麟教授,男,汉族,中共党员,19321115日生于广州佛山,祖籍广东顺德。19519月就读于中山大学地质系,19557月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1956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9月赴苏联莫斯科大学地质系留学,获副博士学位。1961年初回国后在南京大学地质系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712月调入中山大学地质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矿物协会(IMA)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主席等职务。200312月退休。

李兆麟教授一生时刻不忘党和国家的培育之恩,热爱祖国,对党忠诚。他热爱地质事业,为人热情,恪尽职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诲人不倦。在长达42年的教师生涯中,他治学严谨,兢兢业业,桃李满天下,深受学生的爱戴。他一生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呕心沥血,长期从事地球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在实验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地球化学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本《实验地球化学》高等学校教材,并发表了大量流体包裹体与成岩成矿相关的研究论文,其研究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提出了粒间溶液成矿的新观点,并以此来解释华南钨矿的成因;2)发明了油浸淬火法测定火成岩副矿物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 3)运用微结构及微包裹体研究陨石的形成及演化规律; 4)系统阐述了变质深熔作用与成矿的关系;5)成功研制出合成人工骨。李兆麟教授是我国包裹体地球化学和实验地球化学的开拓者之一,曾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为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

李兆麟教授积极推动我国矿物包裹体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从1982年开始,他一直参与国际矿物协会(IMA)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WGIM)的工作,从委员、副主席到主席,共任职6届。李兆麟教授任主席期间促成召开了首届 亚洲流体包裹体研究进展ACRFI)国际学术会议,并使其成为定期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他还积极推荐国内优秀青年学者参与国际矿物包裹体专业组织的活动,使我国在矿物包裹体研究领域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

李兆麟教授的逝世是中山大学地质学,乃至全国地质学界的巨大损失,对于李老师的离去,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师生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对其家属致以最深切的慰问!李老师虽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及在学术上的造诣永垂不朽。李兆麟教授千古!

                         

 

 

李兆麟教授遗体告别仪式通知

李兆麟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7723日(周日)上午1130分在广州殡仪馆(银河园)32号二楼仙鹤厅举行。

请参加李兆麟教授遗体告别仪式的同志于当日1030分在中山大学西区教育超市门前乘车前往。如需送花圈及安排其他事宜者,请与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系,联系人:曾老师,电话:1392696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