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召开

发布人:黄康有

第三届全国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成功召开

第三届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研讨会

  (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文、图) 

   “第三届全国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4月26-28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校园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山大学作为该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山大学地球环境与地球资源研究中心、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承办了本次会议。我院党委书记荐志强受院长王岳军教授的委托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专委会主任、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永章教授主持了会议。

    从第一届、第二届,到第三届全国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学术研讨会,均在我校召开,由我院承办,见证了全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领域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院、广东省地质调查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河北地质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江大学、广州大学等单位的师生20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大会共安排学术报告50多个,都是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地质空间大数据存取与融合,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建模与挖掘算法,高性能计算等,典型矿田成矿过程三维数值模拟及成矿预测,虚拟现实与并行可视化等。其中,中山大学周永章教授的“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冲龙教授的“地质科学大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服务模式”、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周可法研究员的“地质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广州大学吴志峰教授“大数据时代城市遥感的机遇与挑战:从城市遥感到城市感知”、吉林大学路来君教授“大数据非线性复杂系统混沌谱分析理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旗研究员的“全数据模式的魅力——以全球火山岩TAS图为例”、合肥工业大学袁峰教授的“大数据思维与成矿理论和深部成矿预测探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左仁广教授的“测度学习与地球化学异常识别”、中山大学陈川博士的“异构信息融合与网络表征研究”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陈建国教授的“地学大数据人才培养的思考”等大会报告,引起与会者的高度兴趣。

    大会期间,对第一届中国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挑战赛获胜者颁发奖励证书。北京大学周哲等11支参加挑战赛的队伍提交的作品获挑战赛一等奖,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崔荣昂等11支队伍获二等奖,成都理工大学陈业琪等34支队伍获三等奖。该挑战赛是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面向全国高校在校研究生和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举办挑战赛的目的在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激励地球科学领域相关专业师生钻研大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的积极性,提高参与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推动中国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人工智能的研究、应用和发展。

    此外,会议期间套开了“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度工作会议。参会的专委会主任、副主任、委员共20多人。工作会议就专委会的发展战略、未来一年的主要任务部署进行了决策讨论。会议认为,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专业委员会是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要继续办好办活;“中国地球科学大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挑战赛”已有成功的开头,以后需继续办好,不断迈向新台阶。

    与会者对会议的成功举办,反映热烈,对中山大学的学术氛围充分认可,认为会议很成功,会议交流的学术报告基本上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学者在大数据与数学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探索视野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