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级地球物理班地球物理综合实习思政教育
前言
除了专业实习,实习队临时党支部也依托西北独特的历史人物资源,进行了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思政教育。此次实习中2018级地球物理班的师生前往了古浪八步沙林场以及古浪战役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
7.24
7月24日上午,2018级地球物理野外综合实习的师生队来到了古浪八步沙林场参观学习。八步沙林场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去压过沙,种过树,也是中宣部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六老汉的愚公精神和行为与目前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完全契合。在馆内解说员的带领下,全体师生感悟八步沙六老汉“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的精神,挖掘“时代楷模”“当代愚公”的优秀品格和奋斗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弘扬“八步沙精神”。
八步沙林场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曾是当地最大的风沙口,这里也曾发生过罕见的特大沙尘暴——5·5黑风暴,黄沙和风暴灾难危害着人们的家园,让他们苦不堪言。1981年,古浪县土门镇台子村村民郭超明、贺发林、石满、罗元奎、程海、张润元不甘世代生活的家园被黄沙威逼,义无反顾挺进八步沙,带头以联户承包的方式发起和组建了八步沙集体林场。六老汉立下治沙誓言,几十年来,三代人扎根荒漠,不畏恶劣环境,压沙植树,探索出了“一棵树、一把草、压住沙子防风掏”的治理方法,极大改善了八步沙的自然面貌。
参观完八步沙林场,我们来到了古浪县红军西路烈士墓园。西路军西征发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一部在甘肃省西北部,与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的作战。在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重温革命先烈们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
古浪县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俗称“万人坑”,陵园的标志性建筑建在了当年掩埋西路军烈士的箭沟壕“万人坑”旧址上。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时,一大批革命先烈和先辈在古浪留下了战斗足迹和感人的事迹,为我们留下了宝贵遗产,也为古浪人们留下了深厚而丰富的红色革命资源。
参观感想
第一组
参观八步沙林场后我体会到了深深的震撼。从六老汉开始,一代代的治沙人前赴后继、义无反顾,一点点摸索治沙经验,困难面前不低头、敢把沙漠变绿洲,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人的薪火相传和砥砺前行,八步沙出现了纵横数公里的防风固沙绿色长廊,守护着居民的安全和交通运输大动脉的畅通。这种当代愚公的不屈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第二组
在古浪战役纪念馆中,一件件历史遗物,一段段感人故事让我们如身临其境。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战士们为了人民的幸福奋勇保卫家园、视死如归的精神,让我感悟到了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励着我们为了未来而努力奋斗。
第三组
失败、尝试、再失败、再尝试……六老汉一边打听求教,一边反复摸索。正是这种“困难面前不低头,敢叫沙漠变绿洲。”的艰苦执着精神才使得黄沙飞驰的沙漠变为绿洲。在中国红军的历史上,有一支部队的经历成为了红军历史上最悲壮的篇章之一,这支部队就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走进西路军纪念馆,再次见证了那支存在于战火硝烟中的军队,在物资,军队储备不及敌军的情况下,他们用前仆后继,无所畏惧的精神,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拖住敌军,铸就了这支传奇军队,国之兴亡,匹夫有责, 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之力,民族之魂。是他们推动着中国革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他们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不论是六老汉表现出的坚持治沙,守护家园,拼搏奉献的奋斗者精神,还是西路军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都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
初审:李舒敏
审核:师超凡
审核发布:张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