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革命峥嵘岁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7月21日下午,2018级地质综合实习的师生队伍前往韶关市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参观学习。在馆内工作人员的带领和讲解下,师生一起重温长征精神。
纪念馆以“穿越封锁”为形象符号,做成纪念标志,顶立红色五角星,犹如镶嵌在粤北土地间的红色星火,激励我们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之路。馆内五个主题陈列全方位地展现了南昌起义军余部和红军主力部队转战粤北、中央红军长征粤北突围、留守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三年游击战的光辉历史,展示了粤北人民积极支援红军的军民一心、相依之鱼水情谊。



师生们参观纪念馆
01红色星火,燎原粤北
粤北是井冈山根据地和中央根据地向外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南昌起义军余部转战粤北,为后来组建红四军奠定基础,红军在粤北进行外围作战,对壮大红军、巩固和发展中央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朱德在南昌起义时使用的手枪
杨家寨会议
02战略转移,踏上征程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调集重兵围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由于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战略转移。中央红军从江西突围后,南雄成为红军入粤第一站,之后取得新田之战的胜利。

南雄水口战役
03攻占城口,突破封镇
左路红一和红九军团在粤赣湘边的仁化县境内行军作战十余天,进行了奇袭城口和铜鼓岭阻击战等战斗,掩护中央纵队突破了第二道封锁线,暂时甩开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仁化城口瑧也是红军从中央苏区突围后休整补给的第一站,军民相依,留下了许多动人篇章。

铜鼓岭阻击战红军留下的手雷
红军在城口休整期间向群众宣传宗旨
04西进乐昌,直取湘南
1934年11月5日开始,红军陆续进入乐昌。后有国民党军从江西福建追击而来,前有两侧粤军、湘军围追堵截,红军抢占九峰山,翻越大王山,转进坪石,攻取宜章,胜利突破了湘粤边境的第三道封锁线。11月14日,红军长征全部离开乐昌境内,向湘南挺近。
05血沃油山,红旗不倒
中共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在项英、陈毅等各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在粤赣湘边进行游击战。紧密依靠当地群众,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游击战争。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牵制了大量的国民党军队,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行动,为红军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保存了革命力量,称为全国抗战后我党在南方的重要战略支点。
总结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粤北突围,体现的是不畏艰难、从头开始的决心和毅力,是不断突破的坚定和信念,是对解放旧中国、实现新中国伟大梦想的不懈努力和执着追求。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我们通过重走长征路,寻找和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遇到艰难险阻不言放弃、积极突围,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和担当,争取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发展。
如今,红军长征的突围精神对于青年一代的发展、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青年是祖国的希望,青年一代的突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民族复兴的希望。青年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从国家大局看待自身的前途和命运,“才能摆脱冷气向上看”,真正发挥出勇往直前的探索精神,实现“突围”!“此生留的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现今中华民族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必将“突围”,迎难而上。中国是世界之中国,我们要以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初审:段建军
审核:张照
审核发布:何晓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