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西北 | 2018级地球物理班野外综合实习:在实践中成长

发布人:段建军

地球物理野外综合实习进行时 

       正式进入野外综合实习的阶段后,我们每日都过得相当饱满充实:上午各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地球物理方法对测区进行勘探,下午在室内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晚饭后各组对今日的勘探过程及资料处理结果做总结汇报。

7.19  实习第七天

       按照原计划,今天的实习内容为前往黄河石林地质公园调查景泰周边的大构造背景,该处可以明显看到黄河向北的大拐弯,该地质现象也是部分科学家提出青藏高原横向扩张模型的重要地质证据。但由于5月在该处发生马拉松遇难事件,地质公园关闭至今,因此我们改道往景泰县城20公里外的永泰古城,对古城内的残存建筑进行了调查。

 

       景泰县城地处干旱缺水的大西北,建造古城首先必须要解决水源问题,在古城门口我们发现有一个蓄水的大池塘,沿着池塘向上追溯可以发现池塘位置处于山前,形成了一个天然的蓄水池,山前浅地表水因为地形差异,自然汇聚到了这个池塘。该池塘另外一头连着原来永泰古城周边的护城河,这样既解决了城内居民士兵吃水问题,也起到了防护作用。这让我们对古人的智慧赞叹不已。

古城前的湖泊

       进入古城,沿着古城的街道行进,入眼为残破的清代、民国民居,城边的跑马场,城墙上的城楼和炮台,荒无人烟,现在这里的气候已经不适宜生存,而从建筑残骸可以推断出以前这里气候宜人、适宜居住,地质构造发生变化导致气候发生变化。

7.20 实习第八天

       实习第八天,正赶上大暑节气,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节。为避免炎热天气影响仪器的性能和同学们的身体状况,我们迎着朝阳,六点出发前往实习地点,继续进行野外工作。

电法测线布设

       第一组同学采用高密度电法测量测区内的视电阻率,测线布设在探槽附近,大致垂直断裂方向。

       清早出发,酒店尚来不及准备早餐。于是我们就有了这样一番别开生面的野外早餐体验:在壮美的西北风光下,伴着风沙和尘土,填饱因清早测量工作而饥饿的肚子。

浅层地震勘探锤击激发震源

       第二组的同学采用高精度磁法对测区内的地磁场强度进行测量,共布置三条测线,均垂直于断裂走向。第三组的同学进行浅层地震折射波的勘探。

       晚饭后,同学们对今天的工作成果进行了汇报,对处理所得的实验结果做出了相应的地质猜测,老师们对实验及数据处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点评和解答。

 

7.21 实习第九天

高精度磁法测线

       甘肃野外地球物理综合实习的第9天,在呼啸狂风和炎炎烈日的陪伴下,同学们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虽然天 气不尽人意,但依旧不会影响同学们学习的热情。

三个测量小组有条不紊开展测量工作

       今天三个小组的工作内容分别是高精度磁法、高密度电法以及地质雷达勘探,有了前几日的经验积累以及老师与同学们的共同配合,今日的工作十分顺利的完成,在回到室内后各组进行数据处理,晚餐后进行讨论汇报。

后记

       不知不觉实习已然过半,野外的测量工作也接近尾声。作为一名地球物理工作者,仅仅进行室内的工作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野外进行实地的考察和勘探,才能够真正对进行工作的区域作出完整诠释。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此次实习当中,我们遇见和解决了很多室内工作遇不到的问题,这也是我们成长为一名优秀地球科学工作者的必经之路。

 

图文:冯昭祎 何灿 李金科 吕立迅 杨乐

排版:冯昭祎 吕立迅

编辑:卜萌  李舒敏 

初审:段建军

审核:张照

审核发布:何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