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培训|做好“传帮带”,薪火相传共成长——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多种形式青年教师教学培训

发布人:段建军

       为了进一步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把教师教学培训工作落细落实,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近期组织了青年教师听课、教学观摩课、教学能力专题辅导以及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沙龙等系列活动。

根据学院督导组推荐和以往教学效果等,学院安排近一个月时间,让青年教师到不同老师的课堂随堂听课,学习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学院王建华、曹建劲、丘志力、杨小强、王正海、刘善琪等 6位教师为年轻教师举行了教学观摩课,他们教学技能娴熟、富有教学魅力,在引领教学方法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方面为大家展现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受学生和观摩教师的好评。

在教学能力专题辅导报告会上,杨志军老师从教学的根本内涵、研究型综合性大学教学模式以及知识点讲解与科学思维建立三个方面为切入点,为青年教师们详细分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和“以老师、学生为双中心”的学的内涵,并介绍了课程思政对于培养学生专家思维能力的意义。杨老师结合结晶矿物学课程教学中的实例,强调了教师应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出发点,树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设定研究式、讨论式的教学内容,以及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经验交流分享沙龙上,王建华老师为青年教师们分享了自己35年丰富的教学经验,并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指导。王老师首先提出了对教学理念的理解,他认为“学”与“悟”并重,“学”是知识的传授,要学生学什么,如何教才能使学生学得进、学得好;“悟”是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接着,王老师分析了教材选择、课件设计以及课程命题方面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最后,为大家分享了青年教师比较困惑的课程思政教育和野外实习教育。王老师指出了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列举了讲授古生物、构造、冰川、黄土等方面知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李四光、刘东生等老一辈地质学家们的奋斗和贡献;讲授行星地质时可以介绍我国的探月工程;讲授海洋时可以介绍“蛟龙号”;讲授油气资源时可以介绍大庆精神、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开发等等。王老师提醒青年教师们,野外实习教学是反映地质学教师知识面的一个考验,务必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面、理论基础和野外工作能力,达到能够胜任单独指导本科生的地质认识实习和填图实习等。

 

学院党委书记何晓钟参加了本次青年教师系列培训活动,他向资深教授们积极参加教学技能“传帮带”活动表示衷心感谢,鼓励青年教师把教学作为立身之本,努力提高教学技能、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严管厚爱呵护学生成长成才。

本次青年教师培训活动得到了学院各教研室以及教师们的积极响应。青年教师们纷纷表示,通过“传帮带”形式的活动开展,老教师们爱岗敬业、一丝不苟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着他们,大家表示要以老教师为榜样,以充沛的精力和活力投入到教书育人工作中,真正做到敬业、勤业、乐业。学院通过“以老带新、共同发展”的培训活动,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新老教师的团结与融合,加强教育教学科研,使全体教师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参训青年教师代表学习心得分享:

王洋(2019年入职):在学院精心安排下,我们青年教师有幸观摩了杨小强、王建华、丘志力、王正海等老师的专业课,他们讲得非常生动,让我们受益匪浅,也有很多感悟。首先在上课技巧上,“前情回顾”的方法有效巩固了之前学习的内容,又有效衔接了本节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思考为主;换位思考学生喜欢什么,因材施教。通过不同的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能够深入理解。课后通过具有发散性和一定难度的题目来启发学生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这次教学观摩,让我们青年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思想态度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洪涛(2020年入职):“学与悟,将今论古,言教身传”——学院组织的教学经验交流会,两位老师把这么多年教学的独门秘籍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从课前教材-课程PPT制作-教学过程-思政融入-课后考题-野外实习,带领我们青年教师系统梳理了教学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技巧和方法。这些经验和法宝是我们在后续教学过程中需要借鉴和学习的。两位老师带来的教学分享是我们青年教师后续教学技能提升的催化剂,也是我们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强心剂。

方洪健(2021年入职):首先,感谢学院组织这次青年教师听课以及所有授课的老师,我个人收获颇丰。刚开始系统性的上课,我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欠缺。通过学习各位老师具体课堂的讲解,我发现可以通过适当的语速控制、安排与学生的有效互动等方面来把握课堂节奏。其次,各个老师的课程结构设计、课件的制作、思政内容的合理安排等方面也使我受益匪浅。具体来说,通过听取丘志力老师的课,我能感受到丘老师的激情澎湃如何带动学生,丘老师不仅将课程主要内容生动地讲解出来,同时还将一些做研究的方式传授给了学生,比如研究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分析问题要从简单到复杂、科学家需要对已有知识持怀疑态度或者说要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在讲解过程中还提到不同的专业背景需要掌握知识的程度等。丘老师对知识点的展开以及如何将国际前沿研究领域贯穿到课堂更是值得学习,这可能需要经验欠缺的我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以及在课前课后对课程内容以及专业知识本身更深入的理解。另外,曹建劲老师的课程设计主要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以及提倡新观点的提出也值得学习借鉴。

孟范宝(2021年入职):为了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提升青年教师的教授能力,学院组织了青年教师培训课程计划。在这两周,旁听八位不同专业资深教师的课程,八位老师的尽管上课风格略有不同,但从他们讲课技巧、授课的节奏感上均可以发现,首先要授课教师对所教授课程内容有着深厚、全面地理解,在每课堂开始时都是要带学生一起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相关内容的理解,为这节课接下来要讲的内容做铺垫,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老师们并不是照本宣科地读PPT上的文字,而是加上自己的理解,以已发表的论文作为支撑依据,去多方面传递并图文并茂地展示知识点,课堂上会与学生有眼神交流,以提问形式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学院内以茶话会地形式进行资深教授交流会,杨志军教授提出了“教学的根本内涵”,以“教”,“学”和“教育”三方为共同体,去对待教学,王建华教授提出了“学与悟”,“学”在于怎么传递知识,“悟”在于将今论古,用地质思维,启发性去教学,从教学方法、选用教材,教学过程、课堂纪律、考试题设置、野外实习以及实验课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授,传递经验,也提到了如何巧妙地将思政融入到教学中。总之,这次的青年教师培训课收获很多,资深教授的丰富授课经验对我的启发性很大。

初审:段建军

审核:张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