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
【基本介绍】
广东省地球动力作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于2017年获广东省科技厅批准建设,于2021年验收通过,于2022年评估优秀。实验室以地球动力作用为内核,以减轻地质灾害为需求,聚焦特提斯和环南海地质过程地表效应及其巨灾形成机理等,以产出前沿科学成果,形成应用基础型高水平队伍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发展定位。
【人员介绍】
实验室现有队伍人员规模达60人,包括中科院院士3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人。所涉专业有构造地质学、岩石大地构造、地球物理、活动构造、第四纪地质学、地质工程、灾害地质等,是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研究方向多元、优势互补的高水平研究队伍。实验室着力人才培养,培育的国家级人才有国家杰青和优青、万人青年拔尖人才。培育业绩突出的博士后或专职科研并成功转聘本校副教授。培育的出站博士后大多已成为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秀人才。
【场地与设备介绍】
实验室依托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于珠海校区海琴4号大楼,现有仪器使用面积超2000平,学术交流过千平,延伸建设的科普基地约2000平。实验室对标国际先进实验室,建设有国内外一流超净实验室,有年代学测试、地质灾害工程试验观测探测与数据融合,三维成像动力学模拟和物质成分与结构5大公共平台,主要仪器有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铀钍核测试仪、裂变径迹仪、光释光测年仪、XRF、AAS、ICP-MS、Neptune Pluse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元素分析仪、Mat 253 Plus稳定同位素质谱仪、电子探针、超高分辨率扫描电镜、ebsd拉曼光谱、gcms上千台宽频带短周期地震仪,地貌形变测量、激光雷达扫描、多场耦合岩石三轴仪,静动真三轴仪和高计算机集群等价值过亿元。
【亮点研究】
近年来,实验室重点围绕大陆动力学及地表响应环南海地质作用与资源环境和地质灾害及致灾机理等,揭示了高原东部深浅耦合,给予限制性块体的阻滞效应,为高原东部动力机制提供了新认识,重塑了环南海两大构造域转换交接的空间位置,证实滨海断裂带是华南沿海强震的发震断裂,揭示了南海北部史前巨灾与文明演替的耦合关系。实验室致力于全面提升中山大学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水平,服务于防灾减灾的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
【近年成果】
近年来,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150余项,经费超2亿元,获国家和省部级奖8项。在PNAS和NC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实验室主任张培震院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并获南粤创新奖。同时实验室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组织了国家重大自然灾害防控与公共安全等规划制定,延伸建设“地质矿物博物馆”,多维度服务于社会公益,彰显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