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预告 | 宇生核素研究方法与应用
宇生核素研究方法与应用
名师论坛第307讲
报告人简介:
刘彧,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1.0 MV AMS实验室主管;2007年于西北大学地质系地质学专业(基地班)获得学士学位;200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硕博连读,于2013年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留所工作至今,其中2015-2016年前往英国Scottish Universitie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entre(SUERC)做访问学者。研究内容和兴趣主要包括宇生核素在地质和地表过程中的应用、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与演化、长江河流形成与演化、AMS样品制备与测试等。主持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和中科院西部之光等。在《Geomorphology》、《Quaternary Geochronology》和《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报告主要内容:
宇生核素是宇宙射线粒子轰击地球大气物质或与地表(或近地表)物质发生核反应形成的核素粒子。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加速器质谱(AMS)技术的飞速发展、分析精密度的显著提高,宇生核素近几十年来被广泛用于定量研究地貌面(岩石、土壤、沉积物)的年龄、侵蚀速率(局部或流域尺度)等关键信息,已经发展成为地球科学领域一项重要的测年以及示踪手段。报告主要介绍了宇生核素的研究历史、核素生成途径、AMS分析以及在地学和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应用,希望能引起大家研究兴趣并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和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