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 我院师超凡获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二等奖

发布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员

  作为一名教师,踏上三尺讲台,面对学生,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人才,是一项光荣而负有责任感的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中,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不仅传递着专业知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形成影响。因此,每一节课,都应谨而慎之地对待,对每一次教学,都应充满敬畏。作为一名教师,“教”是一部分,“学”是更重要的部分。自2014年成为一名中大的教师,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成长,一点点积累经验,也自觉需要加强改进打磨的地方越来越多,“教”的内容和方式需要深化更新提高,而“学”的道路则更远更长。

学专业前沿

  本科教学传递的不仅是简单的专业知识,更是专业思维的培养和专业素养的形成。《古生物地史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是一门综合了空间三维和时间坐标的四维学科,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在这门课程的讲授中,需要教师自身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结合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中的相关学科理论与前沿,将课堂内容深化、多元化,在夯实学科理论的基础上,融合实践教学,并建立好与地质学的其他课程的纽带。同时,《古生物地史学》也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就是我国的科学家在中国的大地上、岩层中研究出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需不断结合学科前沿发展,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更加紧密地将理论知识与我国的古生物、地层、地史研究相结合。

学五育融合

        地球科学不仅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实践科学,一门美的科学。在教室里,我们学习地球的组成、运动和历史;在实践和实习中,我们直面大自然,发现自然,寻找自然中的规律。崇山峻岭是美,百川归海是美,矿物晶体是美,断层褶皱是美,古生物化石是美……在地球科学的实践教学中,领略了祖国的壮美山河,增加了发现美、感受美的视角,获得了从大自然中寻找知识的能力与快乐,在跋山涉水中增强了体质与意志,促进了分工协作的能力,更在无形中培养了专业素养和专业情怀。

学思政引领

        教育,教书育人;教书不易,育人更难。“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大学期间正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通过课堂中的思政引领,德育浸润,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立志成为“为社会福,为邦家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不仅是教师重要的职责,更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不断提升自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成为能正面影响学生,传递正能量的一名教师,也是一件需要终身学习的事情。“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只有坚持立德树人,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让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才能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身为其中的一分子,我感到无比光荣。

 

转载自:中山大学教务部微信公众号

初审:黄荣

审核:张照

审核发布:何晓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