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凝聚共识聚合力,稳步推进抓落实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研讨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落实学校2022年秋季工作会议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相关工作任务,进一步推进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和改革,在年初组织的本科人才培养务虚会的基础上,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2023年3月8日至9日组织召开了为期两天的本科教学工作研讨会,邀请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张立飞教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舒良树教授、学校教务部陈省平主任现场进行交流指导。学院院长王岳军、党委书记何晓钟及学院全体专任教师等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院长王岳军主持。

会上,王岳军院长对三位专家到会指导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学院在今年年初的本科人才培养务虚工作会上,充分听取了各教研室和各级教学督导对本科人才培养的想法和见解,希望通过本次专题教学研讨会,学习兄弟院校的优秀培养理念和方式方法,稳步推进本科教学改革工作的落细落实。
首先,南京大学舒良树教授从课程、教材建设出发,就如何上好一门本科生课程为重点,作了题为“高校专业基础课教材建设的几点体会——以《普通地质学》为例”的专题报告。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舒老师以其主编教材《普通地质学》(曾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一等奖)为例,对教材建设的背景、思路与方案、措施、成果以及教材应用和社会影响力等各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对如何编写出一本具备时代特色、内容新颖、知识结构合理、宽基础、广适应的好教材谈了自己在教材料编写过程的心得体会。他同时就如何上好一门本科生课程,向各位教师介绍了他28年对本科生讲授《普通地质学》的感悟。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张立飞院长以“地质学拔尖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与实践”为主题,向老师们介绍了近几年北京大学地球科学人才培养的改革和创新。张院长的报告以地球科学发展趋势以及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展开,强调了地质学作为地球系统科学的主体学科,应主动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他从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建立适合“数据驱使下的科学研究范式”的地球科学人才培养体系为出发点,介绍了北京大学地质学拔尖人才培养的改革实践过程。

学校教务部陈省平主任作了题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专题报告。他从“激发主动学习”“规范教学管理”“推动卓越教学”等方面,对秋季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学校人才培养的想法、设计等进行读,阐述如何围绕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推进我校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

会议期间,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工程三个教研室,以“大类培养模式下的本科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本科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如何提高科教融合的水平-课程思政与专业融合”为主题,结合上述三位专家的专题报告分享内容,分别组织开展了教研室研讨。地质学教研室主任杨志军教授、地球物理学教研室主任沈旭章教授、地质工程教研室主任高燕副教授就研讨形成的结果作了汇报,主要包括从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的改革入手,建议加强一流本科教育的顶层设计,推动专业内涵建设、教学模式改革以及课程思政建设。张澄博、沈旭章、刘志超三位老师结自身教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思考等作了交流, 介绍了教师如何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理科思维、合作探究及高阶学习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的使命感和认同感。

何晓钟书记作了会议总结,并向全体专任老师开展了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他指出,本次的教学工作研讨会对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遵循人才培养的内在教育规律,进一步改革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潜心建设、深入落实,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成长空间,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型创新人才。他强调,老师们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教书育人的底线,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做到严于律己、恪守师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真正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

会后,学院将总结凝练此次教学研讨成果,逐步改革和完善学院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地球科学卓越人才培养。
供稿:郝艳 吕娟霞
图片:吕娟霞 涂俊喜
编辑:涂俊喜
初审:黄荣
审核:张照
审核发布:何晓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