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 我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强化理论学习和运用,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取得实实在在成效,正值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开展了主题为“厚植科学文化土壤, 培育科技创新大树“的志愿服务活动,带领选修《陨石学》的2022级新生参观我院地质矿物博物馆,为他们打开地球科学的奇妙世界。
在陈国达先生的雕像前,党支部书记沈文杰同志为同学们介绍了其生平事迹。作为我们地科院(原地质系)培养的本科学生,陈国达先生创造性地提出了“地洼学说”,成为中国地质界五大地质构造学派的一代宗师,更是中大地科人的杰出代表和时代楷模。
在硅化木馆,张恩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硅化木的形成和埋藏历史。让同学们了解了硅化木实现由木化石的华丽转变,却又不失本色,保留了树木的原形,记载着原始的环境信息,凝结为永恒之美。
在宝玉石馆,具有四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丘志力老师给大家讲起玉石含蓄内敛的特性,“玉不琢,不成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在“玉”中萌生,丘老师将玉文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其中所包含的理念和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在参观过程中,支部其他党员同志与同学们共观岩石矿物标本之美,品万物演变之源,并开展了深入讨论交流。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活动学到了很多有趣的矿物岩石知识,开拓了眼界,感受到了地质学科的趣味和神秘,激发了大家探索学科奥秘的兴趣。同时,能与老师们如此亲切交流、近距离学习,倍感幸运,也更加坚定了走地质学科之路。
教工第二党支部一直重视志愿实践和科普宣传,在去年的地质矿物博物馆建设中,以党支部书记为首的教工党员从暑期到年底,一直参与场馆布置设计、标本整理、宣传海报制作、图层制作等工作。同时,支部有6位同志参与并带动支部所在教研室民主党派和群众共10人进行标本捐赠,共同打造了一个宝玉石专馆及六个专柜,极大丰富了博物馆标本的数量和种类,也为志愿科普提供更多的样本素材。
接下来,二支部全体党员将深入贯彻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要求,继续推进党员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化、常态化,培养造就一支服务类型多样、发挥作用明显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与业务相融相促为抓手,深刻践行主题教育,为学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力量。
供稿:教工第二党支部
初审:黄荣
审核:张照
审核发布:何晓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