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刘志超:矿物光泽中的星辰大海
【编者按】在学校第十三届教学竞赛中,我院教师用精彩的课堂征服评委,用创新的教学打动学生。他们不仅是比赛的优胜者,更是我们心中最棒的老师!
"每一块岩石都是地球写给我们的信,在矿物光泽中蕴含着星辰大海的浪漫。"本期《我的老师》,从学生的视角,让我们看看刘志超副教授与岩石的故事……
刘志超,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岩石地球化学、花岗岩成因与造山带演化、U−Th−Pb原位定年分析技术、Sr-Nd-Hf-Os同位素示踪与地球动力学。在本次学校教学竞赛中荣获理科组一等奖。
图:刘志超
课堂教学
在刚刚结束的学校教学竞赛中,老师凭借生动的课堂设计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斩获理科组一等奖。听她讲岩石的成因,就像在听一个关于地球演化的史诗故事——枯燥的化学数据、复杂的同位素分析化作了探索地球历史的密码。
在这次教学竞赛中,老师以《火成岩岩石学》为参赛课程,打造了一堂兼具科学深度与人文温度的精品课。她以地质学家鲍文的传奇故事开篇,点燃了大家的好奇心,细腻分析了每个名词概念及其由来。老师的PPT图文并茂,一幅幅精美的矿物图片展示了矿物成分和晶格结构。老师粉笔沙沙,在黑板上描绘了结晶分异作用的过程。由小及大,引人入胜,把一个个难懂的概念描述的环环入扣。在课堂尾声,老师还不忘留下让同学们思考的问题,以及推荐同学们可以阅读的文献。"每一粒矿物都是凝固的时光",在老师的讲解后,火成岩不再只是标本柜里的收藏,而成为了解地球演变历史的钥匙。

图:刘志超在课堂上
科普育人
课堂外的刘老师始终践行着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作为班主任,她会通过班会等方式来了解同学们的学习生活状况,力所能及帮同学们排忧解难。在学院的组织下,她联络优秀校友,邀请行业前辈来校交流,为同学们拓展专业视野,让课本知识对接真实的地质职场。
在学院"镜头中的地球科学"科普栏目中,刘老师常分享她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典型岩石照片,以及野外经历,并配上简洁而专业的说明文字,让公众走进地球科学的世界。老师也很热心地帮忙审校稿件,她总是细致地核对每一个专业术语,确保科普内容的准确性。在"遇见有趣的灵魂"读书栏目里,她还推荐了《寻人不遇》等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的书籍,并写下自己的阅读体会,鼓励大家多读书,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人文内涵。
在老师的眼里,做科普不是简单地把专业知识“翻译”成大白话,而是要让科学变得可亲可感。她还在不断尝试用更生动的方式,向公众讲述地球科学的故事。

图 :刘志超与学生在三峡
获奖感言
能够获得这次教学竞赛一等奖,我感到非常荣幸,也特别感恩。感谢学院的支持,感谢同事们的帮助,更要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你们在课堂上闪亮的眼神,在野外实习时的好奇提问,在实验室里的认真钻研,让我始终保持对教学的热情。
我一直相信,地球科学不是冰冷的岩石和数据,而是充满温度的生命故事。就像花岗岩需要漫长的结晶过程,教育也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沉淀过程。很庆幸自己能在这个过程中,陪伴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未来,我会继续探索更有趣的教学方式,把更多地球的奥秘讲给大家听。希望我们不仅能一起读懂岩石的语言,更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科学之美,感受探索之乐。
——刘志超
策划、初审:黄荣
审核:李琳琳 徐永怡
审核发布:孔晓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