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地学保障,中大科考全新启航

发布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管理员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提升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有着重要意义。粤港澳大湾区紧邻南海,其北部紧靠陆地的活动大断裂带可能对未来大湾区建设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为响应国家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高水平的国际航运、贸易和金融中心的号召,建立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地学保障数据库,在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倡议、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组织下,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科学学院以及大气科学学院等联合参与,南海科学考察计划2017年夏季航次正式启航。本航次将对粤港澳地区以南的南海北部地区进行多学科、多方位立体式的综合科学考察,旨在查明潜在的重大地质灾害、海洋环境变迁、海洋水动力条件、储碳能力和大气污染等重要科学问题。

本航次调查范围从地下数百米至大气层,从过去数十万年到现在,以地质地球物理调查为主,综合海洋环流、大气、生物海洋等诸多学科。本航次科考由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杨小强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由地质地球物理和海洋物理与生物两艘船两个航段联合作业完成。

地质地球物理航段主要进行高分辨率多道地震、浅地层剖面、地质钻探、大气监测与气溶胶采集等为主;海洋物理和生物航段的主要进行海洋生物、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水文和遥感的调查研究。除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外,本航次克服船舶床位紧张的困难情况,选派6位本科生参与科考计划,为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的发展培养后备人才梯队。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地学保障,中大科考全新启航

 1 地质地球物理及大气航段科研人员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地学保障,中大科考全新启航

 2 海洋生物及物理海洋科研人员

 

 

7月29日,生物海洋及物理海洋科考人员携带仪器设备于惠州上船。该航段由海洋科学学院何蕾副教授负责,领队为张恒老师,共有科考人员27位。29日下午,在各位科考队员和船方的通力协作下,完成了仪器的装配。29日晚,科考队员在船上用完第一顿晚餐后由船方组织进行了安全培训及演习,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本次科考于7月30日正式启航。

          7月31日,地质地球物理及大气科学研究人员于深圳蛇口码头登船。31日下午,在船方的协助下,完成了仪器的固定及调试。该航段地质和地球物理工作共分两个部分进行,第一个部分主要进行地球物理的数据采集;第二部分则进行地质采样工作。在所有仪器都安装调试完毕后,8名船员在首席兼领队的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小强教授带领下进行了安全培训及演习,并成立了海上临时党支部。8月1日早上,我校科考队员在船方的带领下参观了驾驶室及地球物理高分辨率多道地震仪器。在确认海况的情况下,该船于8月1日中午12:00准时启航。

 

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地学保障,中大科考全新启航

 3 科考队员培训仪器使用

 

 

本航次的实施也将为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的发展积累丰富的经验,为海洋学科群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积累野外实践经验。中山大学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我校海洋科学领域的成果及技术平台能支撑我校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保驾护航,也能为我国海洋强国的发展战略提供不可或缺的力量。

本航次的实施同样为我校开辟了本科教学实习的新方法、新思路。新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实习内容,能促进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投入国家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