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发】中山大学教职工因公临时出国(境)办事指南
1. 中山大学在职在校教职工;2. 因公临时出国180天以内(不含180),如超过180天则需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处办理相关手续。3. 线上参加境外方主办的国际会议请按照此指引办理。一、申报及审批(USC网上在线申报及审批)1. 申报。登录大学服务中心网站(https://usc.sysu.edu.cn),选择“行政办公-教职工因公临时出国(境)办理”,按照申报表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并上传相关附件;与所在单位确认单位的审核人(经费负责人、公示确认人、行政负责人、党委负责人)姓名,并在相应位置输入;2. 公示。在USC上填写申报时,在“是否已在OA公示”一栏选择“否”,待所在单位党政领导审批同意后,则
收官!地质矿物博物馆“科普月”精彩回顾,一起穿越地球时光
秋意正浓,探索未止。 中山大学地质矿物博物馆为期近一个月的“科普月”系列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围绕“穿越时光,解读大地”主题,我们与千余名参与者共同解锁地球奥秘,感受地质科学的魅力。📢 公益讲解:硬核地质,轻松get! 活动期间,10余场公益讲解场场精彩,吸引超1000名师生市民参与。我们的讲解团用生动故事化解知识门槛,让地球科学变得有趣又易懂。🌟 联动参观:跨界出击,视野拉满! 本次与南方海洋实验室的联动成为一大亮点!近300人预约参与,体验了一场从“地底”到“深海”的跨学科漫游,感受融合创新的科学氛围。💪 能力培训:专业UP,服务升级! 我们为讲解团队量身打造4场“理论+实践”专业培
我的老师|张逸鹏:在大陆褶皱处,描绘山脉生长的时间线
【编者按】老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他们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在思想、生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指导,用责任与爱心守护着学子的成长!本期《我的老师》,让我们走近张逸鹏副教授,倾听他关于陆内变形与造山带演化的故事,感受他以科学之心描绘山脉生长的深情与坚持。老师介绍 张逸鹏,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陆内变形与造山带构造—地貌演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十余项科研工作。以第一作者在 Tectonics、GSA Bulletin、《科学通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科学研究 大
科研快讯|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北缘色尔腾山前断裂带东段大地震规律与成因:大型探槽揭示过去5万年大地震事件
大地震的孕育和发生与活动地块整体的运动和变形紧密相关,而活动地块边界带是大地震发生的主要位置。鄂尔多斯活动地块位于我国地理中心位置,历史上围绕地块周缘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强震,但由于历史文献和地震记录的局限性,对认识地块边界带地震活动规律造成较大的局限性。古地震探槽是目前揭露断裂带上史前大地震活动证据,延伸地震目录的重要手段。鄂尔多斯活动块体北缘的色尔腾山前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强震,但地震目录局限于千年尺度,因此对其更长时间尺度的强震活动认识存在不足,很难去准确判定未来大地震活动的规律和危险性。 最近,中山大学与天津大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长安大学等单位的联合研究团队,通过大型古地震
我的老师|洪涛:钻研关键金属,致力科普教育
【编者按】老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他们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在思想、生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用责任与爱心守护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本期《我的老师》,从学生的视角,让我们走近学院副教授洪涛,了解他如何钻研关键金属,并做好地学科普教育的。老师简介 洪涛,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副教授,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原创探索项目主持、2023年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地质找矿方向)-青年科技人才。2017年获得岩石学、矿物学、矿床学博士学位,于2017-2020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开展博士后研究,并获留学基金委-德国DAAD博士后奖学金在德国弗赖堡大学(学习
第23届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大会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
2025年10月9日至14日,第23届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大会(IAMG2025)在广东省珠海市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隆重举行。这是该盛会时隔18年再次回到中国举办,彰显了中国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大会主席成秋明院士主持大会开幕式(图1),中山大学副校长林天歆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图2),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IAMG)主席R. Tolosana Delgado博士代表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致辞(图3)。 本届大会以“数据驱动地球科学发现”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全球25个国家的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的300余位专家学者及业界代表,围绕人工智能、数据科学、智能矿产预测等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图
美育活动 | “百年新声 世界回响”中山大学音乐会圆满落幕
在中山大学迎来百年华诞后的新起点,由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管理委员会、艺术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百年新声 世界回响”中山大学音乐会于2025年10月12日在珠海校区音乐厅顺利举办。本次音乐会主要由艺术学院师生倾情演绎,汇聚乐器演奏、声乐表演、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精选东西方经典曲目,以艺术为媒介,展现中大百年人文底蕴与精神传承。音乐会举办期间,恰逢第23届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大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成秋明院士担任主席,汇聚了来自全球25个国家的300多位专家学者。大会以 “数据驱动与地学发展” 为主题,探索“AI+地球科学” 的前沿。 这场盛会充分彰显了中山大学在地球学科领
我的老师 | 冯万鹏:追寻震源,躬身笃行
【编者按】老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他们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在思想、生活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指导,用责任与爱心守护着每一位学子的成长!本期《我的老师》,从学生的视角,让我们走近学院副教授冯万鹏老师,感受他如何从国际遥感领域走向中大讲台,以科技洞察地球脉动,用坚定培养地学新人。老师简介 冯万鹏,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南洋理工大学地球观测中心、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ipps研究院和加拿大遥感中心工作学习,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地球物理反演、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大数据处理和误差校正、地震周期形变解译、算法设计与软件开
